位置: 首页 > 实习栏目 >
朝圣之心萌芽
导语:在我生命中,除了优雅的老去的这个愿望以外,又多了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和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人一起去西藏布达拉宫——朝圣。

文/王淑兰

本周五,自己很不幸的感冒了,喉咙疼痛、鼻塞,然后身体各种不适,尤其是今天下午在魏公村的麦当劳店里喝完咖啡后,胃疼,胸闷气短的全身不爽,我估摸着是因为太阳太大,一个不小心又中暑了,才搞成这样,不想委屈自己,7点半回来之后立即去买瓶藿香正气水。
从四号线倒十号线,一路看《读者》,许久没有看《读者》估计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在书店总会看到《读者》《意林》的书,但从上大学后不再看,看的大多数是其他的杂志,诸如《财经》《博客天下》或者报纸什么的,现在想起来,有点错过生活,在《读者》里的小故事又轻松又富有哲理,最重要的是更加接近生活,接近普通人的生活。

出了双井站,第一次抬头看台阶,心中叨咕“天啦,原来这么高,这么长”,每天来回两次,从来没有时间仔细看台阶到底有多长,每次都是听着音乐或者看着电子书匆匆忙忙的走,丝毫没有闲情,加之拥挤的人群根本不容许你注意周围的环境,当我差不多走了一半的台阶后,再一次的倒了回来,为了点下有多少个台阶,后面点了点总共有104个。很巧,这让我想起此次伦敦奥运会的204朵铜花瓣来。

《读者》里讲到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两个好友,她们是同桌,一个来自农村,成绩优秀,一个来自城市,成绩一般,后面农村女孩放弃上大学,为了陪父母在农村找个男人结婚,两人经营一个小店,从小店到小厂,从女孩到人妻人母,家庭孩子父母,什么都有,只是没有出去看看世界,这是一种人生。然后,城市的女孩,至今未婚,每天出没写字楼,挤地铁,还房贷,匆匆忙忙,单身一个,那谁比谁幸福?这个,各自有各自看法,我不想多说,比较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要知道有人为了攻读博士,放弃嫁入豪门,毕竟全职太太也是一项风险很高的职业,谁好谁坏,谁知道呢?世间之事,没法比较。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我没法说,感觉只要自我感觉良好,一切ok,那就是一种幸福,没什么好说的,以前还会比较来比较去,衡量这衡量那,如今的我,不想这么多,只知道尽量少点烦恼,多点轻松。何必这么纠结,这么复杂,这么可怜兮兮的样子,看着就烦。

每次和陈老师交流都会心胸开阔许多,还有跟师兄说话也是这样,最重要的是那样更加明白自己,更加本真,而非那样迷糊的生活,生活是自己的,总是告诉自己这句话,以前不懂,以为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的,总是可以干涉别人的生活,甚至进入别人的生活在别人的领域指手画脚,久而久之发现错了,真的是错了,那时候变得浮躁变得不再镇静,变得过于偏执,偏执过度就有麻烦,如今想想,假如给我机会从头再来,绝对不会这样。

自从从798回来的一家研究藏族的小屋回来以后,有些观念发生了改变,小屋那里供奉着藏族十位神灵,释迦摩尼以及观音大师都在,当当自己合掌跪在房间中间柔软的毛地毯上忏悔祈祷的时候,听着音乐彷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不是在北京,彷佛在西藏,脑海中想起西藏的喇嘛还有那本小说《青朴》,讲述西藏人对宗教的虔诚,对信仰的执着与真诚,看小说的时候,正值大二。旅行是可以解开心结与烦恼,给人启迪的很好方式,尤其是一个人的旅行,如果去西藏,效果肯定会更好。记得,去年我们和蒋董事长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坐他旁边,那时候他停下来不吃饭,执着津津有味的跟我讲述他在创业失败后或遇到瓶颈后去西藏的故事,从西藏讲到佛教,从佛教讲到信仰,从信仰讲到宇宙,虽然我无法真正体会那种感觉,但看他的神情就可以知道那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东西,那个时候,我也停下来不吃饭听他讲述关于放生的故事,尽管肚子很饿,但还是喜欢并且认真的听。此刻终于切身的感受到藏族信仰的魅力,对神灵与生命的敬畏,精神信仰的存在是无法抗拒的东西,这也是去798后,唯一没有拍照片的地方,不是不敢是不想,拍照只是留念与娱乐,而在神灵的地方,用心虔诚铭记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所以,不知为何,在面对回想以前的事情的时候,少了怨气烦恼与纠结痛苦,多了点感激与铭记,放下了很多很多,后来,后来的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去付出去沟通去思考去尊重人性。

从此,在我生命中,除了优雅的老去的这个愿望以外,又多了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和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人一起去西藏布达拉宫——朝圣。

相关文章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