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生活方式 > 闲谈 >
“好奇”号的火星任务
导语:按照计划,“好奇”号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自身各系统的自检,随后它将竖起立柱传回着陆点附近的全景照片,然后前往第一个考察目标——陨石坑的中央峰夏普山,正式开始它在火星的探险之旅。

火星侦察轨道器(MRO)抓拍到的好奇号降落过程中抛防热罩打开降落伞的瞬间(右上是降落伞,左下是防热罩) 

 

前避险照相机鱼眼镜头广角图像,可以看见夏普山和火星车轮胎

  广林星云/文 北京时间8月6日13时31分,位于美国加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内人声鼎沸,工作人员们纷纷彼此拥抱互相庆贺——就在此时此刻,去年11月26日发射的“好奇”号火星车已成功降落火星,并在第一时间发来了由车体避险照相机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

今天凌晨NASA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由火星卫星“火星侦察轨道器”抓拍到的“好奇”号打开减速伞抛离防热罩的瞬间。与此同时,“好奇”号的推特官方帐号也不断发布新消息和新照片,其“卖萌”语气令人忍俊不禁。

得名于美籍华裔女孩马天琪的“好奇”号火星车又名“火星科学实验室”,是有史以来最大最重最复杂的火星漫游车,它足有3米长,2.8米宽,加上立柱有5.1米高,车体重达0.9吨,车上携带有75千克的科学仪器和足够使用14年的同位素核电池,将在火星表面工作至少2年。

在登上火星之前,“好奇”号必须经受火星大气层的严峻考验,其降落过程被称为“恐怖七分钟”。为了将“好奇”号安全送到火星表面,技术人员可谓绞尽脑汁。之前火星车惯用的“气囊缓冲”降落模式对“好奇”号这样的大个子已不适用,于是研究者为其设计了史无前例的“空中吊放”模式。与之前的火星车不同,“好奇”号冲入大气层后可通过后盖上的矢量喷口进行机动飞行,精确控制落点位置。降低到一定速度后,“好奇”号从后盖弹出减速伞,抛掉底部防热罩,依靠雷达进行高度测量,随后抛离后盖,此时“吊放模式”启动,酷似UFO的下降段启动反推火箭,将“好奇”号吊放至火星表面,随后下降段飞离“好奇”号坠毁。

“好奇”号在火星上的主要科学任务包括分析火星表面的生命元素和有机分子,寻找火星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考察火星土壤和岩石的矿物构成,研究水和二氧化碳在火星上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以及测定火星表面的辐射强度等。为实现此行的科学目标,“好奇”号配备了空前强大的仪器阵容,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立柱顶端的“化学与成像设备”,它能够发射激光将7米内的目标烧灼出等离子蒸气,再通过远距离显微成像仪收集蒸气的发射光谱来测定目标的元素组成。“化学与成像设备”下方是“好奇”号的“双眼”——两台瞭望摄像机,自带8G闪存,可拍摄1600×1200真彩色照片和720p高清视频。此外,“好奇”号的车体和机械臂上还装备有岩石研磨机、显微成像仪、α粒子-X射线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气象观测组件等10台仪器设备。为协同各仪器运作,“好奇”号上还配置有两台互为备份的包含200MHz双核处理器,256M内存和2G闪存的主计算机。

为将海量的研究数据传回地球,“好奇”号上装备了六边形的高增益天线,借助它可实现与地面的直接联络。不过,因为火星自转的缘故,这样的通讯时间只有任务时长的一半左右,因此“好奇”号主要使用圆筒形的特高频天线,借助目前在轨的火星卫星“2001火星奥德赛”和“火星侦察轨道器”来进行数据中转。如果在火星遭遇故障,地面还可通过“好奇”号后部柱状的低增益天线与之取得紧急联络,以找出修复故障的方法。

目前“好奇”号已经精准降落在盖尔陨石坑内的预定着陆区。按照计划,它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自身各系统的自检,随后它将竖起立柱传回着陆点附近的全景照片,然后前往第一个考察目标——陨石坑的中央峰夏普山,正式开始它在火星的探险之旅。

(作者系业余天文爱好者)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