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媒体观点08.17:保钓人士遣返
导语:保钓人士遣返 韩国重罚羽球 电商价格战 劫案演习

保钓人士遣返

背景:815日,香港保钓团体乘坐启丰二号冲破日方阻挠,部分船员上岸插上中国国旗宣示主权。随后,日本冲绳警方以非法入境嫌疑拘捕了登上钓鱼岛的保钓人士。

钓鱼岛问题的形成,既是历史被涂抹的结果,也源自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布局。利益诉求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一问题的解决难度。单凭历史主权宣示、国际法研究均 难以解开这一难题。面对高难度的主权博弈,需要我们建立长效的应对机制。展现共同意志,正是这一机制不可匮缺的组成部分。在这一机制中,官民的一致性和协 调性,是最基本的保障。

                                                                                                         ——《新京报》

身处异国、身受拘押,他们能够平安返回,尽快返回,有赖外交、有赖法理,是所有国人的心愿。外交交涉的速度,记忆中,这一次似乎前所未有。

                                                                                                         ——《京华时报》

日本会在今天放人吗?已是中日围绕钓鱼岛博弈的标志性悬念。中方保钓人士15日成功登上钓鱼岛,并被日方扣押,中日两国社会的情绪尖锐对立。中国既不能软下来,又要把人尽快救出来,这需要中国外交的出色临场发挥,也是对中国这些年国力积蓄的考验。

                                                                                                         ——《环球时报》

韩国重罚羽球

背景:8月14日,韩国羽协对涉及伦敦奥运会消极比赛的运动员及教练作出重罚:教练被剥夺执教资格,球员禁赛两年。15日,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不愿再纠缠于此事,“接下来全队还要抓紧训练,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未必照搬重罚,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羽球就可以理所应当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功过可以相抵,但对功过的判断不应混淆与和稀泥。对羽球队的追加处罚或可免除,但中国羽球不应就此将金牌与纪录当作挡箭牌,而无须作出反思与改进

                                                                                                         ——《新京报》

电商价格战

背景:8月15日早9点,号称“史上最惨烈”的电商“价格战”打响。根据一淘提供的第三方“战后信息”,当日6大电商的大家电商品11.7万余件中,仅有5000多件商品价格有所下降,占比约4.2%。

 表面上“拼”得你死我活的竞争者,其实是联起手来狂涮了消费者一把。也就是说,一场“泡沫硝烟”的“血拼”,电商们赢得一次不花钱的广告收益,是以消费者被戏耍为成本的。

                                                                                                         ——《新京报》

电商“价格战”,与其说是京东商城在挑战家电销售巨头,不如说是在联手演戏给消费者看———我们的价格已经降到底了,你就别犹豫了。

                                                                                                         ——《南方都市报》

 劫案演习

背景:8月15日16时,有网友称,无锡新区长江北路江苏银行发生抢劫案,劫匪抢走10万元,引发了部分公众恐慌。随后,无锡公安局发布说明,称15日下午“银行劫案”为实战演练。此次演习未事先预告,包括银行也不知情。

“劫案演习”,当虑及民众感受。“情境逼真”,不能建立在关怀缺失、制造恐慌之上。必要的信息公开,可消减无谓的恐慌与流言扩散,避免“狼来了”式的信任掏空悲剧;而将民众也纳入到应急演练中来,或许也能让演练效果升格。

                                                                                                         ——《华西都市报》

这场“银行劫案”演习,只能说明我们维护公共安全部门的应急训练是如此匮乏和无序,不然,怎可能跑到现实空间去演习呢?对确保安全而言,各种“实战演习” 是不可或缺的,但这种“演习”,从来都该是一整套的程序设计,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感突现”,这般作为,往往会“费力不讨好”,因为其忽略了必要的公 众权利。

                                                                                                          ——《华商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