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观点10.09:假宽带调查
导语:假宽带调查 地铁抢座大战 警察开枪击毙小偷 假期官员任职公示

假宽带调查

背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10月7日播出的“假宽带真相”中,披露国内超半数的用户实际宽带网速低于宣称数值。业内人士称,为获取最大利润,宽带公司常用共享宽带冒充独享宽带。

数量如此庞大、发展如此迅猛且“缺斤少两”问题严重的宽带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公平秤”式的公益测速软件,也完全值得拥有这样一个软件。消费者有了这双“慧眼”,便可以轻松地识破“假宽带”,揪住“假宽带”的小辫子,在维权时便有了更多底气。

                                                                                                         ——《南方都市报》

“假宽带”的症结,在于现行的网络运营格局和缺乏掣肘的监管势态。在分级垄断下,大小运营商占据着“源头性资源”,缺乏服务升级的动力;在层层转售中,他们不放过牟利契机;为摊薄运营成本,竟宽带分流共享……在此情境下,网络拥挤对应的,正是无序地逐利。

                                                                                                        ——《华西都市报》

肥水流入弄虚作假者的腰包,经济遭遇一根网线的梗阻,亿万网民被蒙在鼓里做冤大头,我们岂能容忍这样一个市场的存在?!目前来看,宽带运营如此“自体运动”,不从公共资源服务经营的角度去界定,不建构起外在的科学严密监督力量,很难有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道义指向。

                                                                                                        ——《燕赵都市报》

地铁抢座大战

背景:10月7日,广州地铁4号线上一名六旬老人与28岁教师为争座位互殴。男教师头部、手臂布满血迹,耳朵被咬破一块,老人鼻部受击流血,车厢地板上血迹斑斑。目前警方已对事件进行了调解,双方均同意各自承担医药费,并表示不追究对方责任。

太多人迷恋起“暴力宣泄”,误以为世态跟丛林无异,弱肉强食是常态,殊不知,理性守则才是对“无理者”的最好回击。

                                                                                                        ——《华西都市报》

不讲规范,无视道德,只会拿暴力来捍卫自己的欲望,这跟动物有什么区别?从茹毛饮血到文明社会我们走了数百万年,可是从文明退向野蛮只要一瞬间。

                                                                                                        ——《钱江晚报》

让座与否纯属道德,取决人们的主动选择;它是对想做好事者的提醒,而不是符合“老弱病残”这一标签者理所当然享有的权利。让座是美德,打人则是侵犯人身权利。道德意义上的弱势老者一旦动手,在权利意义上就是施暴者、加害方。以公交车、地铁让座为例,厘清道德与权利两者区别,实有必要。

                                                                                                        ——《南方都市报》

警察开枪击毙小偷

背景:近日,网传河南温县一名小偷在逃跑时被县公安局副书记4枪击毙。对此,温县警方在通报中称,犯罪嫌疑人在逃离途中挤撞追捕警车,并且持砖袭警,在鸣枪警告两次无效之后,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李世轩开枪将其击伤,犯罪嫌疑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警方执法,公众自然拥护;警方开枪,公众也有权监督。警方应坦然接受监督,并及时公布真相,不要落在传言后面,相关开枪案件的调查、审判更不能“断头”。

                                                                                                        ——《东方早报》

严格的事后报告和调查程序,是监督警察开枪行为的重要方面。在香港,不仅对警察的开枪行为要求事后报告和接受调查,对拔枪、举枪行为也同样有要求。除此之 外,警方还建有完善的信息通报、媒体沟通机制及对开枪警察的心理干预机制。正是将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才努力保证警察武力不被滥用。

                                                                                                        ——《新京报》

假期官员任职公示

背景:9月30日,国庆长假首日,湖南耒阳市在网上贴出51位官员的任职公示公告,称将在9月29日至10月5日受理举报,由于恰逢国庆假期,这一公示的时间安排被舆论指为“心虚”。

干部任前公示究竟仅仅是为了过一道象征性的组织程序,还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接受民意监督?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做出一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架式,但公众却可以对“节假日干部任前公示”提出合理质疑。

                                                                                                        ——《南方都市报》

拟选任干部推荐、考察等环节,为何可以按部就班走完,到了公示环节,却能马虎处理呢?从中可看出,耒阳有关部门并没有郑重对待“公示”,否则,最初在筹备干部换届选举工作时,完全可作出更好的安排,避免今日的尴尬。

                                                                                                        ——《新京报》

蹊跷公示的出现,不是“碰到这个假期没办法”,而是“公示期间最好不要有麻烦”这样的惯性思维在作祟,如果确实希望公示起到应有的作用,办法多的是。很大程度上,这种“不让监督添麻烦”的心态,更是政务公开、民意参与的大敌。

                                                                                                         ——《华西都市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