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张媛 10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个企业自持公租房项目开始入住。
该公租房房源来自原叶美苑8号楼,北京城建兴华地产有限公司承担了立项、建设、运营全过程,产权归属该公司。而由兴华地产建设并同时配租的另一公租房9号楼则将由政府回购,其产权及运营单位为北京市朝阳区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运营中心。
原叶美苑8号楼共有房屋550余套,户型分为一居室和两居室,面积从44到64平方米不等。租金标准为35.5元/平方米、供暖费为2.5元/平方米(供暖费分摊至每月收取),合计38元/平方米,水费、电费、燃气费等费用由租户承担。租住44平方米的一居室,月租金为1672元;租住64平方米的两居室,月租金为2432元。根据朝阳区房管局的公开资料,该项目同地段同类型房屋的平均市场月租金约为45元/平方米。
15日起,被选中的租户分批到8号楼里办理入住手续,所有住户将会在本周五前全部完成入住。目前租户第一次办理入住时采用“押一付三”的形式,以后房租每月一付,租房合同两年一签。1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部分办好手续的租户已经开始为新家添置日用品。
在项目现场为租户办理入住的工作人员表示,政府对本月房租的补贴会在下个月发到租户手中。记者致电北京市朝阳区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运营中心求证,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据兴华公司宣传部陈先生介绍,8号楼土地性质为“商品房配建的保障用地”,即在商品房中配建部分保障房。
北京市住建委官方微博“安居北京”在微博上就保障房政策问答回答网友的问题时明确,社会单位持有的公租房,可以优先解决本单位取得公租房资格职工的需求,但配租家庭也需要通过北京市统一的申请程序并通过,公开摇号时要有单位工会、职工代表等现场监督。
陈先生介绍,此次项目中租户的筛选过程完全由朝阳区政府部门进行,公司并未参与,其内部员工也不会有任何的优先权。在此次公租房项目中,该公司仅负责日常的运营维护提供物业服务,至于租户租房资格的审核全由政府部门主导。
此项目中兴华公司承担了整个公租房的建设,并将在租户正式入住后负责运营管理,而其成本的回收将主要依靠租户所缴纳的租金,陈先生坦承“成本回收周期应该会很长”。
相较于周边商品房的盈利,公租房收益显然要低得多,城建集团参与公租房建设,一方面是由于土地性质的限制,另一方面,陈先生也表示城建兴华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北京城建的全资子公司,企业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公司自己也会算一笔账”,毕竟这不是公益项目,会有一定的收入。
对于此次的项目,陈先生认为目前评估其运营情况还为时过早,“毕竟才开始入住,未来的运营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租户年龄结构有差异,需求、生活习惯也不一样,这些都是我们将要面对的新课题”。
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公司将会总结一些管理中的经验与不足反馈给政府,至于这企业自持公租房的模式是否会推广,陈先生表示这些都要由政府评估后决定,而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运营好现在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