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靓 实习记者 王井怀 2012年10月28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厨房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商讨了以“有米无锅”为代表的学校公共厨房紧缺、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自教育部、卫生部等相关负责人和国家政策研究专家、著名营养学教授、多家民间公益机构负责人,参与了讨论。
官方的努力
2011年10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第38次政府常务会议,就曾讨论农村厨房营养改善计划的问题。2011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其中提出,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
“营养改善计划进展是比较顺利的,我们现在有各县上报的月度报表。到今年9月开学,699个县中的学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我相信10月份这个报表应该是百分之百的覆盖率了。”教育部财务司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处周为处长介绍说。
“国家投入的大量的真金白银后,”周为说,“有米无锅的说法不够准确和全面。”
据了解,2011年中央财政就下达100亿元专门用于农村食堂建设,这笔钱用于重点支持699个试点县。2012和2013年中央再投入300亿元用于农村学校的改善计划。到2013年争取所有的学校都能有一所食堂这样的目标。
据周为介绍,贵州在2010年开始到目前已经建成了将近9千个农村学校的食堂或者厨房,人人有午餐、校校有食堂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湖南省炎陵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主任唐少岗说,近年来炎陵县投入了一千多万,把29个学生食堂进行了改造,新建学校食堂12个,改造11个,“现在我们所有学校基本是有食堂、有餐厅的”。
据了解,自2011年11月份政府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全国699个县(市、区) 约2600万学生从中受益。
民间的行动
早于政府半年多,民间力量已经行动。2011年04月2日,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免费午餐”正式启动。
据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的年报显示,2011年4月2日到12月31日,免费午餐基金接受捐款6万多笔,募集善款逾1833万。媒体形容为“每眨一下眼睛,就募集2份午餐”。该公益活动每天可新增55名农村学生吃到免费午餐,已开餐的学校数量达129所学,15000余名农村贫困儿童受益。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希望厨房、桂馨厨房、春苗厨房、幸福厨房、免费午餐等公益项目在内,全国已有上千所农村贫困学校,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建起了较为规范、满足基本需求和卫生要求的学校厨房、能够为学生供应热食正餐。
仍需变革
“这既是公益项目的大变革,也是管理体制的变革,也是教育的变革”,中国公益院长王振耀如是评价官方与民间为“学生营养餐”做出的努力。
王振耀认为,这场变革首先是一个观念的变革。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只能露天吃饭呢?王振耀介绍说,美国的教室就是食堂,而我们却规定学生吃饭不能进教室。
针对目前的工作,王振耀认为各个民间项目要确定发展点、确定深度发展的战略。否则面积铺开了后,质量上无法保证。“一个点上发现的问题,会把你几百个点效果打折”。
“定标准时要看看麦当劳的标准。”王光耀说。学习国际化公司精细的管理,使得“学生营养餐”的各项标准都具有操作性的、更有人性化,这是当前需要改进行的一个地方。
免费午餐基金发起人之一邓飞则建议说,教育部要改变思路,要学习采购民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