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社论 >
放开异地高考步伐快点又何妨?
导语:从目前意见公布的异地高考方案来看,黑龙江的方案最为合理,最为人性化。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刘金松 11月15日,历经多次申请,非京籍家长代表终于从北京市教委教获得了明确回复,北京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于今年年底前出台。这也同8月底公布的教育部等四大部委制定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相一致。根据意见要求,31个省(市、自治区)要在年底前因地制宜出台各地的异地高考具体政策。

加上此前已经表态在年底前出异地高考方案的上海,京沪这两个曾被认为是异地高考问题最为严峻的两个地区,按照四部委制定的《意见》完成规定动作“出台各自的方案”应该不成问题。

但从什么时候放开?设置什么样的门槛?将会是下一步关注的焦点。从目前意见公布的异地高考方案来看,黑龙江的方案最为合理,最为人性化。

根据黑龙江公布的高考报名通知,“具有我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我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外省籍随迁子女可在当地报名就地高考(自2013年高考开始实施)。

这也意味着今年在当地就读的外省籍高中毕业生即可享受这项政策,而不必再受往返于户籍地之间的奔波之苦。此前山东等地出台的方案,虽然条件大致相同,但均是从2014年执行,一些今年仍在当地就读的学生依然难以享受这项政策。

既然放开异地高考的改革方向已定,那么如何让符合条件的外省籍学生尽早享受这一政策便利,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不仅是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向往,也应该是各级政府努力实现的目标。

从黑龙江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是从今年实施异地高考政策,对当地的影响和冲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的地市整体只有十几例、二十几例异地高考者,在整体考生中所占比例不大。

当然,黑龙江的情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身外来人口较少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京沪的外省籍应届高中毕业生数量目前并未有公开数字,但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在京沪的外省籍学生多在初中二年级即开始返回原籍就读,适应当地的课程以备战高考,能留下来读到高三的只是极少数群体。因此放开时间点的选择上,并不会对两地带来显著影响。

至于未来出现报名人数激增,影响到本省份考生的利益,教育部承诺会增加在黑龙江的招生计划数来确保利益的平衡。同样的政策显然也适用于京沪。

异地高考门槛的高低已经不仅仅是人口流入地政府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自主选择,而是成为推动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衡量内容。在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表述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与十七大报告中,“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相比,少了“义务”的限定之后,教育公平的范围更宽;对政策的执行中,也从以前的“保障”变成了“积极推动”。

黑龙江的异地高考方案和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的魄力,应值得各地学习和参考。目前人口流入较为集中的几个城市和地区,也多为国内经济高地、文化高地、改革高地,同样应该在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推动教育公平、社会管理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放开异地高考,步伐快点又何妨?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