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社论 >
正视“常态化”股市
导语:股市投资者们还沉醉在过去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状态里,投资者的投资思路到了需要转换的时候了。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郭宏超 在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中国A股市场中的上证指数竟然出现了连续七天成交量低于400亿的地量,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出现的状况,对于一个沪深两市加起来接近20万亿流通市值的市场来说,更是低得让人咂舌。

事实上,现在的中国股市中,参与者热情极低,套牢者甚至已经麻木,持币观望者更是无心入市。A股参与交易账户数占比首次降至4%以下,仅剩646.46万户。A股持仓账户数和参与交易账户数,100位投资者中仅有不到4个人在交易股票。

将现在惨淡的市场局面完全归罪于中国经济的低迷,似乎并不能一以概之。中国股市放在全球股市的大环境下来看,表现也是倒数级别的。确实,目前中国经济表现欠佳,但是在欧债危机中煎熬的欧洲股市却已经恢复到接近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了,而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股市也在一路上涨,甚至有创新高的势头。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反映的是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但是从中国经济基本面上来看,最近经济企稳的迹象正日趋明显,10月份的PMI也重上了50的荣枯线,从多家机构的预测来看,四季度经济会逐步趋好,但股市却视而未见。

探究其中原因,我们认为,股市投资者们还沉醉在过去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状态里,投资的思路还在那个套路中。除了中国股市需要继续改革,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营造更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之外,投资者的投资思路也同样到了需要转换的时候了。

不管是从经济现实情况还是从中央决策机构对于经济的预期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很难出现过往的那种每年10%以上增速的超常规发展阶段,进入了一段平稳增长时期。在这个确定性因素的大前提下,投资者理应抛弃高增长的幻想,正视未来的经济发展“常态化”。

事实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11月21日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说,我们不片面追求GDP,将来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久保持两位数,但是只要保持7%的增长,到2020年实现小康就完全有可能。我们也由此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将进入稳步增长时代。

即使这个增长速度,也是远远高于欧美国家的。从大环境来看,中国股市没有理由不稳步上涨。但是,在当前这个经济增速和经济结构双重转换的过程中,中国股市中的投资者很难一时在心理上调整到位。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在过去高增长时代,股市的回报并没有对得起中国的股市投资者们,那么在未来这样一个平稳增速时代,投资者能不能指望得到相应的回报?

在不久前的一个论坛上,经济学家李稻葵就指出,证券市场实在对不起老百姓。过去20多年中国股票市场平均的毛回报率,不算通货膨胀也不到2%,通胀平均在4%以上,而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剔除是通胀因素接近10%,过去10年是10.4%。可是我们的股市2%都不到。

这恰恰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自2009年至今,股市基本处于一个不断下跌的状态中,即使是投资者转换了投资心态,认可了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速的现实,中国股市的良性运转也需要股市本身在回报上有根本性的转变,这则更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认真对待并解决。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