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中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上升

2012-12-06 07:44

记者 陈慧晶 昨日,惠誉评级表示,随着银行的资金更多地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获取,中资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给整个行业带来的风险正在不断上升。理财产品与定期存款类似,但是利率可由银行自行决定,许多理财产品的资产和负债都在资产负债表之外。其中,中小型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风险更大。惠誉指出,华夏银行最近引起争议的投资产品虽然并不是华夏银行名下的理财产品,但是该银行仍可能需承担隐含责任。

在2012 年第2季度发行减缓后,2012 年第3季度末理财产品余额上升至12万亿元人民币,截至年底可能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2011年为8.5万亿元人民币)。从表面上看,该金额约占商业银行存款的16%,但是对于非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这个比例更高且持续上升。所有新增存款中,现多达一半都是通过这种渠道产生的。

与以往年度不同,近期理财产品主要由非国有银行发售,2012 年前9个月理财产品发售量净增加的3.5 万亿元人民币中,  超过85%以上都是由股份制和城市/农村商业银行发售。这些银行流动资产较少,且存款基础较薄弱,因此更容易出现理财产品的偿付问题。

截至2012 年第3季度,中资银行每天新发售的理财产品达100个。这些产品的周转率非常快,约有四分之三的产品在六个月内到期。

惠誉中国银行业评级主管朱夏莲女士说,“管理理财产品的发行和偿付所面临的挑战正在不断增加,除了信息披露差以外,许多理财产品的资产和负债都存在于资产负债表之外,这显然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惠誉指出,最近对于华夏银行出售的投资产品的争议,更加突显了银行在向投资者出售投资产品过程中引发的信誉风险。争议的投资产品虽由第三方投资公司发布,并不是华夏银行名下的理财产品,但是该银行仍可能需承担隐含责任。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