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馥李 印度大停电、南海开钻深海、光伏危机以及西气东输三期启动,2012年,中国的能源领域大事不断。12月27日,英大传媒集团邀请能源专家、财经媒体总编辑评出“影响中国十大能源新闻”,以期从能源经济的角度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脉络,展望未来能源发展大势。
据悉,此次新闻评选采用网友推荐,能源专家、财经媒体总编辑共同评选的方式,并在英大网设立网上投票,最终评出“影响中国十大能源新闻”。英大网邀请了十位能源专家和财经媒体总编辑,对 2012年“影响中国十大能源新闻”分别进行了深入点评。
印度大停电警示中国电网
2012年,印度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面积停电事故,6.7亿人受影响。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在点评中表示:“中国与印度在国情、电情上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此次印度大停电事故对中国电网安全运行以及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坚持输配一体化和调度一体化是新形势下电力体制改革较为符合实际的路径选择。”
石油钻探走向深海
2012年,黄岩岛、钓鱼岛、“辽宁”舰等焦点,让中国的海洋战略受到空前关注。在能源领域,“‘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南海正式开钻”同样意义深远。经济参考报采访中心主任李新民说,向海洋要资源曾是几代中国人的“蓝色梦想”。中海油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的投运,大大提升了中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水平,深海作业能力步入世界前列,中国人的“蓝色梦想”有望由此接近现实。
这一年,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启动,也为能源安全再加保险。这条举世瞩目的跨国能源大动脉,还有着独具特色的“三化”:一是气源地和气源种类的“多国化”,二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三是技术装备的“国产化”。
光伏危机昭示政府职能错位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为了扶持这一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五大政策措施,地方政府也纷纷为光伏产业上马和扩大产能大开方便之门。但在2012年,光伏产业却遭遇了美欧“双反”,产品面临过剩局面。
经济观察报总编辑刘坚也表示,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美欧“双反”、走入困境的现实还表明,即便体制有所不同,政府也要按市场规则办事。政府和银行的怂恿,制造了中国光伏产业高速成长的神话,但这种揠苗助长,终将使得政府和银行陷入救与不救的两难境地。救,要付出巨大代价,不救,则要承担政府责任。这就警示我们,在支持行业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可以“在场”,但身份应当从参与者变为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