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里
5月1日的北京郎园Vintage,2013年芯世界公益创新周活动现场,来自香港的太平绅士黄英琦站在舞台中央,向在场的听众分享了香港蓝屋改造计划的故事。
这是一个与“社区”有关的演讲。在人们的固有印象当中,保护古建筑的唯一方式即不把它们拆掉,然后尽可能地商业化。位于香港湾仔的古建筑蓝屋,本来要被政府打造成以茶艺和医疗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却引起了本土文化保育人士的反对。“没理由掏空蓝屋,今后再没人住,再加个可怕的主题给它。”黄英琦认为香港政府忽略了蓝屋所代表的社区内涵。于是,以黄英琦所代表的的公民组织开始了他们的实验——让老住户重回蓝屋。2010年9月,香港立法委批款5609万用于蓝屋改造,将其活化成民间生活馆,并首次采用“留屋留人”的方式,14户居民继续住在蓝屋里,同时开设一些小食店及糖水店增加人气。
蓝屋改造堪称香港古建筑保育活化最经典的案例之一,与蓝屋同时保存下来的,还有一大片成熟的社区文化。当日芯世界公益创新周的活动主题即为“社区”。黄英琦不仅是演讲嘉宾,同时也是这场每年一度、为期三天的公益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她在香港创立的组织和项目包括香港当代文化中心、香港兆基创意书院、MAD创不同青年平台等等。
活动的主办方英特尔(中国)召集了若干重量级的演讲嘉宾,旨在为打造有温度的社区提供若干的选择。而就在主会场的外面,由壹基金、ABC美好社会咨询社等公益组织带来的各种体验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整个郎园Vintage,也好似一个温馨平和的美好社区。
社区地图
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大学教授Wansoo Im是“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俗称‘社区地图’)的先锋实践者、推动人,也是创新互动社区地图解决方案公司Vertices的创始人。他将社区地图普及给美国高中、大学学生和教师,以及社区组织。
地图的使用者也是创作者。社区地图即是由社区成员来创建地图,很像是以维基百科的方式来操作的社交媒体,每一个社区成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来更新地图信息,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数字,不仅能够帮助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增进了每个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的信心,还能够帮助基层政府提高效率。
“通常地图制作者是从自己的角度开始,而社区地图是从大众的角度来搜集信息。这种方式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将很多社区信息进行归档。”Wansoo Im说。2012年桑迪飓风来袭,曾导致纽约和新泽西州的加油站出现油荒,很多加油站出现冲突事件,需要警察持枪站岗。Wan-soo Im和他的学生积极地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发布信息,告诉大家在他们的社区地图上,可以了解到去哪获得电和油。很快,新泽西州附近一带的居民很快加入到了社区地图的更新中来,他们大约搜集了1100个加油站的信息,哪些加油站正在提供服务,哪些加油站需要发电机,哪些加油站正在排长队,这些信息一目了然,并且随时更新。最终,美国能源部的呼叫中心也使用了这个社区地图。
“谷歌也曾推出过危机地图,但是只读的,”Wansoo Im说,“然而我们以创新的形式使用网络,并为他人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与当今盛行的碎片化信息并不相同,它们是细节、也是碎片的,但却通过社区地图的平台完成了整合。“不仅如此,它将人们联系了起来,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五分钟、十分钟,带来改变,”Wansoo Im补充,“我们要教育、参与并赋予人们能力,人们真正成为了一个社区,并随时准备好去实施改变。”
绿色数字
Rikin Gandhi来自印度,从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所创立的绿色数字(Digital Green)通过多媒体演示和个人示范,向印度偏远地区的小村庄的农民传授最新的农业技术,同时,将耕作变成了一项公共活动,建立了一个农民自己贡献内容的知识分享社区。
“技术拓展人的思维和能力,但技术需要善意的人和机构去发挥作用。”一开场,这个黑瘦的印度男孩便用流利的美式英语说。印度约有6亿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拥有的农业用地小于3公顷,因此多以小农业为主,农民的平均日收入不足2美元,而农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并不高。Rikin Gandhi想要做的,便是运用手机、电脑、DVD等技术让更多的农民学习到新型农业技术。
他们最重要的功课便是制作视频给农民看,这些视频内容包括如何在不能种植庄稼的沼泽里,种植一种叫做Azolla的蕨类植物,这种植物是喂牛的上好饲料。绿色数字的工作人员在每周的三个晚上,召集村庄里的农民来观看视频,鼓励他们了解新技术,同时在村庄中张贴一些技术海报,并运用广播的方式进行补充。他们在每个村庄都找到了一位协作者,这位协作者往往是当地享有声望的人,来帮助绿色数字将科普工作继续下去。到目前,已经有超过20种印度方言录制的2600个视频节目,在印度大大小小的村庄中播放。
Rikin Gandhi的实验在印度越做越大,覆盖了超过1200个村庄,并与一些农业方面的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同时也进入了埃塞俄比亚。“到了2015年我们要覆盖到一万个村庄,和印度的农村发展部和埃塞俄比亚的农业发展部一起做的,”Rikin Gandhi说,“我们现在走出社区,进入到了和政府合作的层次。”
社区货币
社区货币是最近被国内媒体广泛报道的话题。来自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张文浩,与他的团队成员在沙东街推广以时间和服务交换产品的社区货币——“良票”,并通过一系列自主创业活动促进社区流动人员、低收入家庭、妇女等群体创业、酒业,打破外来和本地的藩篱,并增进作为社区一份子的身份认同。
这种最早在日本悄然流行起来的社区货币实际上起源于一种“时间经济”,也就是建立在社区成员等值交换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服务信用。而沙东街的“良票”意在“良心”,旨在帮居民用低成本过上好生活。良票的获得途径只有一种,就是做好事,例如探访社区里的老人,帮助残障人士,志愿导游等等。
每张良票约等于10分钟的志愿服务,价值大约是社区中的一块钱人民币,可以用来购买社区厨房里的新鲜蔬菜和粗粮,也可以换得社区手工作坊里,阿姨大姐们旧物改造而来的工艺品或者一些小手工作品。“沙东街是非常典型的城乡接合部社区,绝大部分是外来人口,低端产业聚集,”张文浩说,“在整个社区空间面临失守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这种经营方式,来增进社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