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生活方式 > 乐活 >
去海底最深处
导语:唐·沃尔什说,如果时光倒转50年,他一定会拒绝进入马里亚纳海沟。

10dfa9ec8a1363273c653a88918fa0ec09fac785

 

经济观察报 杨婷婷/文 唐·沃尔什走路稍有点驼背,但是聊天的语速一点也不像是一个82岁的老人。事实上,他的行为也不像,他来自在一个具有疯狂探险精神的家庭,他母亲打算在100岁生日的时候学跳伞,而他79岁的太太正在学赛车,他本人则在去年12月他刚刚结束在南极5个月的探险回到美国,过去半个世纪,他到访过5次北极,南冰洋和北冰洋30多次。

当然,和去南北极这样的故事比起来,我们更感兴趣他早在1960年和瑞士发明家雅克·皮卡德深潜至马里亚纳海沟的探险。他是如何抵达一万一千米的海底?为什么自他第一次成功下潜之后,人类足迹第二次踏上那片海底大陆,过了整整50年?

第一次短暂下潜

坐在沙发上的唐·沃尔什面对着年轻的中国听众,谈起了50年前那次深海潜航的9小时,那场面,像极了《泰坦尼克号》里一头白发的Rose对着摄制组回忆她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因为对普通人来说,这些细节即使倚赖想象也是匮乏的。

唐·沃尔什把自己当初下潜使用的潜水器的里雅斯特号比喻成一个又大又胖的气球,它必须能够承受极大的水压。简单比喻,就是我们普通人一个脚趾头上压了三辆路虎车。这个重达12吨的潜水器带着他花了5个小时抵达了海底深处的黑暗,在舷窗外的光越来越暗的路上,他们只看到了一条小鱼,伴随着潜水器下潜,激起的海水沉淀物也越来越多,整个水是浑的,“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情况就像你把自己扔到一个装满牛奶的碗里,什么也看不清。”

当然,本来海洋生物就是潜至越深越稀疏,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捕渔业几乎都在大陆架附近近海领域发生。目前人们对海洋的了解,大多也都发生在海深6000米以上,而这也几乎已经覆盖了98%的海底面积。只要能够抵达6000米,无需制造出特殊的潜水器,就能把海底98%的地方全扫一遍。

选择深潜其实是个性价比的问题,唐·沃尔什觉得,海底大陆多年来是被保存最完好的,只有研究清楚11000米以下的海底世界,才能知道地球在过去上亿年间地壳是如何运动的。虽然这些深海海沟只占海底世界的2%,但是只有加上这2%,才构成了整个海洋环境。“这2%加起来有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还有半个墨西哥加起来大。当然值得去探索,只有到达这些最深的区域,才能更加了解这个星球。”

唐·沃尔什的这次深潜是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在1960年代冷战的特殊时期,也许除了科学上的意义,把人类送到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政治是更具决定性的因素,美国和苏联都在竞争。如果是出于纯粹的科学探索的原因,这个机会可能不大会落到海军军官唐·沃尔什的头上。

美国海军为这次下潜做了很多充分的准备,在这次下海前一年,唐·沃尔什都一直在为这次下潜活动做准备。一开始他们在加州圣地亚哥的军事基地,后半年又到了美国在关岛的军事基地训练,这个基地在地理上离马里亚纳海沟也更近,只有400公里,一开始,他们下潜的深度只有300米,后来不断加大,到正式下潜前,他们曾把自己送到水深8000米的地方。在长达一年的训练过程中,他们对操作这个潜水器的技术、细节和应急预案,都有一套非常周密的计划。因此,唐·沃尔什说,到了正式下潜的那一天,“感觉就和普通的工作日没什么区别,只是稍微长了些。”

做了很多准备之后,他和同伴雅克·皮卡德在1960年1月23号这一天开始启程,坐在潜水器里不像带氧气瓶下潜对人的身体素质有极高要求,基本上只要你没有幽闭恐惧症,能攻克技术关,正常人也可以下潜,的里雅斯特号里空间不是很大,温度正好,穿一个套头衫就能应付,“我们两个人都做了应急预案,带了糖果棒和水,他是瑞士人,带的雀巢巧克力棒;我是美国人,带的是好时牌。”

他们相当放松,唐·沃尔什和他的同伴带着一些未来作为纪念品的小礼物,例如150面美国国旗和瑞士军刀一路下潜,最终他把一面国旗送给了美国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

下潜到大约9500到10000米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当时我们两个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至少我们还没死。那证明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

潜水器到海底后,他们发现,原来有一层舷窗已经变形且出现了裂缝,唐·沃尔什当时判断,对气密性起决定作用的这一层应该还是安全的,因此他们决定继续工作。“但等上浮的时候,会不会有问题就不知道了。其实对这个情况我们也有预案,最坏的情况就是等我们浮到水面,因为舷窗变形打不开舱门,那就只有让科考船把我们拖到关岛,再撬开好了。”

在浑浊的海水里呆了半小时后,他们开始上浮。3个小时后,他们回到了海平面,的里雅斯特号被巨大的水压压扁了8公分。这次深潜没有拍到清晰的照片,但是借着水银蒸气的亮光,他们在水下7英里处发现了深海生物的存在,而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在巨大压力和无光条件下,没有生命存在。当然,更重要的意义是,这是人类的足迹第一次抵达海底最深处,探险刚刚开始,在此后20年间,陆陆续续有几艘无人科考船抵达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

卡梅隆第二次深潜的技术顾问

唐·沃尔什结束第一次探险后,和队友皮卡德坐在船上闲聊,他说,估计这个地方两三年后就会迎来另一拨探险家了吧。

在上海劳力士为唐·沃尔什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唐·沃尔什坦言,他完全没想到,人类第二次到马里亚纳海沟,竟然相隔了50年。大众更难想象的是,这次深潜还是由一个活跃在娱乐圈的电影导演完成的。

卡梅隆和唐·沃尔什缘分很深,早在卡梅隆拍摄《深渊》时,唐·沃尔什就为他担任技术顾问了,之后在《泰坦尼克号》拍摄时,两人又一次合作。唐·沃尔什本人还曾下潜到4000米看泰坦尼克的残骸,甚至曾在上面吃过午餐。在那次下潜返回水面时,他们在船舱内放起了Beatles的《黄色潜水艇》。

唐·沃尔什觉得卡梅隆人生很少玩票,早在1993年,卡梅隆就曾邀请他前往自己在加州马里布的办公室,商量如何造出一艘更完美的深海潜水器,他能给出的,也正是基于自己唯一一次下潜经历而来的经验。

事实上,50年来技术的发展让卡梅隆的梦想并不难实现,唯一需要担忧的是资金问题。在美国对于导演沽名钓誉的怀疑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唐·沃尔什和另外数个海洋科学家的加入让外界看到了希望,他评价卡梅隆是非常认真的海洋工程师,对海洋科学充满了兴趣,绝不是一个为了单纯下潜才做这件事的人。而自赞助了1960年第一次下潜后,瑞士钟表商劳力士再次赞助了卡梅隆的这一项目。唐·沃尔什说,整个项目最后运作得非常良好,也没有超出预算。

卡梅隆的第二次下潜,唐·沃尔什坐在海上平台的指挥中心里看着这一切再次发生,他说又能再次亲历现场让他有一种巨大的荣幸,这让他感叹,50年来深潜技术的发展,早已超过了他的想象。“怎么去比较那种技术上的差异呢?就像是人类发明第一架飞机和波音747的差别。我们下潜花了5个小时,而他只需要2小时,上浮只需要1小时,这就意味着他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海底,最终他在海底呆了2个小时36分钟,如果不是后来液压系统遇到故障,他还能做更多事情。”

但是,唐·沃尔什说,如果时光倒转50年,有一个再次选择的机会,他一定会拒绝进入马里亚纳海沟,“因为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想去,但是这个机会更应该属于真正的海洋科学家,每一次深海探险的代价都会非常高昂,应该让他们有机会到海底去做科学探索。”他一生最遗憾的一件事,是没机会进入太空,跟随绕在地球外的飞行器同步飞一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