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在开车去科勒镇之前,我们受邀前往全球知名厨卫品牌科勒家族第四代中的Rachel Kohler家中参加一个晚餐派对,进门前一车人为要不要换正装纠结,因为下午才去芝加哥附近的Outlets采购,又赶上下雨,大家略显狼狈。但一想到这里是美国,大家就索性松了一口气,球鞋牛仔裤的也就进屋了,果然主人家也没有露出半点怨怪的情绪,为这个晚上开了个好头。
这栋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大屋被负责科勒全球室内设计范畴工作的Rachel布置得恰到好处。沉船里捞出的陶罐、印度老屋的房门、意大利手工毯、日本江户时期的版画,皆是夫妇二人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所以派对并不无聊,气氛也是自在的,如果不愿意和陌生人聊些有的没的,可以躲到主人的书房里听会音乐,饿了就去厨房找吃的。当然,因为Rachel来自著名的厨卫品牌科勒这个大家族,所以参观并使用洗手间成了这一百多个客人都要去做的事。
细说这个晚上的愉悦,其实是在为去往下一个目的地担忧。灯火通明的芝加哥位于伊利诺伊州,是中西部难得的大城市,我们享用过这里美味的Connie’s Pizza和不太美味的老四川中餐馆,也在密歇根湖畔欣赏了全球最美的天际线,实在不太适应迅速进入大乡村。
与Rachel拥抱告别后,我们还是得搭上两个半小时的车,去往听起来就非常乡村的威斯康辛州,上帝保佑目的地不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般无聊。
科勒镇与科勒
科勒镇得名于科勒公司。
1899年,科勒家族宣布要花一千四百美元在威斯康辛州的郊区买一块不毛之地,1900年美国政府批准这个镇子叫科勒镇,1918年,秉持着“工人不仅应该获得薪酬,还应该得到玫瑰”的想法,第二代领导人沃尔特·科勒建成了The American Club,作为新移民员工的宿舍。经过140年的发展,科勒公司成为全球著名厨卫品牌,并在家具、高尔夫、旅游、酒店等领域也都处于领先地位。直到现在科勒镇的很多居民仍旧像祖辈一样在科勒公司供职。The American Club经过重新休整,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美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五钻级度假地。
在这个小小的镇子上,生活着2000多个家庭,镇子中心的科勒总部大楼和获得LEED白金奖的交流中心大楼里约有1万名员工在工作。科勒家族的成员们也大多住在这里,第四代掌门人大卫·科勒和他传说中比电影明星还漂亮的妻子也一样——不用担心,听闻他们有自己的飞机可以随时去大都市血拼。在没有安排的下午,我走在美剧中常有呈现的中产阶级生活区,房子的门前有国旗和草坪,亦有扔飞盘的孩子和大狗,倒是非常美式,生活得没有戏剧性,最好不过。
大工厂与好空气
到达科勒镇是夜里十二点,在车上昏睡过去的劲儿被眼前提行李的服务生彻底弄醒了。他是我们入住的酒店The American Club的员工,他热情地告诉我:“我去过佛山。”佛山这个词的英文听起来很不分明,我问了几遍才懂。但后来几天,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几乎与“How are you doing”一样了,因为在科勒工作的员工遇到我们,都会热情地表示:我们去过佛山。
佛山和淄博是中国产陶土的两大城市,科勒在佛山有工厂,为了让国内的工人掌握美国生产线上的各项工艺,双方的技术交流从科勒进入中国开始就一直密切地进行着。比如往浴缸上洒陶瓷粉,需要跟着师傅学习数月再加以练习才能上岗,因为洒得稍不均匀,浴缸的外部涂层就容易断裂。
参观工厂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早晨的光线穿过巨大的老旧厂房的窗户,很像电影里大反派的藏身地点。科勒的工厂与设计中心都向旅行者开放,可以提前预约导览,戴上防护镜和扩音器跟随年迈的导览人员进场。要看懂工艺流程不是太容易,英文解说在轰隆隆的工厂里变得愈发难懂,但美式工厂的工作状态倒是一清二楚:Lady Gaga在工人们自带的录音机中的播放频率是最高的,唱机与机器的分贝不分高下,你觉得吵,但工人们觉得这是必需品。没有工作服,你所能想到的美国工人的打扮在这里全都有,自然也有室内设计界非常流行的“工厂风格”的台灯、转椅和工作台。
红砖墙的厂房在蓝天下非常好看。工厂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怪兽,它整洁,封闭,努力地维持着这个小镇的完美环境,每一辆进出车辆都需要冲洗车轮,如果忽略眼前那个写着“KOHLER”字样的很当代艺术的大烟囱,你甚至看不出这是一间工厂。
呼啸峡与黑狼奔
美国一般意义上的小镇有两大特点:舒适,无聊。科勒镇可以摆脱后者的原因与两座全美著名的高尔夫 球 场——呼 啸 峡(Whistling Straits)和黑狼奔(Black Woof Run)分不开。科勒家族第三代掌门人赫伯特·科勒与球场设计大师皮特·戴伊(Pete Dye)联手打造了这两个地势险峻的球场。
许多高尔夫球爱好者不远万里飞来只为体会站在呼啸峡第15洞高达80英尺的海拔落差,或者试试那只曾入选全美最难十只洞的第18洞,哪怕整个球场不许坐车,只能走5英里打完全程,走着走着还会遇到以球场为家的苏格兰黑山羊——但上帝打开的一扇窗是,在每一个洞都可以看到美轮美奂的密歇根湖。
它曾经举办了2004年美国PGA锦标赛、2007年美国公开赛。2010年,美国92届PGA锦标赛在这里如期举行,中国名将梁文冲应邀参加,出其不意地创造了国内职业球手的历史最好成绩,创造了单场64杆的海峡球场最低杆数纪录。2020年的Ryder Cup莱德杯,提前10多年便确定科勒呼啸峡为指定球场,而这在高尔夫竞赛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球友们判断,当莱德杯举办后,这座球场成为经典将不会有任何异议。
黑狼奔球场的名字来源于印第安英雄首领,造型独特的沙坑是重要标志。用皮特·戴伊的话来说,在这里就是“要让球手必须打出精彩的一杆来挑战他自己”。PGA职业俱乐部锦标赛、长青巡回赛、美国女子公开赛、莱德杯纷纷落户这里,1988年年度最佳新球场、1999年最棒的美国公共球场、2002年全球最棒的72个球洞等等。
我们的高尔夫球课在黑狼奔的练习场进行。教练是在Kohler服务近20年的员工,体现他教球水平的最佳例子就是从未下场握过杆的我在听他课半小时之后就能按自己想要的方向打出平稳的高球,用开球杆也OK。三个半小时的高尔夫球课程是这两个公共球场都开设的,所以当男士打球时,伴侣们可以选择去SPA,或者请个教练学一会儿。录像的帮助很大,教练录下你打球的全部动作,然后根据回放告知哪里需要调整,讲解完毕后将这几十秒的录像装在带有Kohler字样的优盘里送给学员,实在是贴心。
即便是不打球,这两座球场也是风光无限的,被密歇根湖环绕着的起伏的绿地,外加呼啸峡会所那间不错的餐厅,已经足够美好了。
马场与林中木屋
高尔夫球场是科勒家族的产业,马场也是。
有趣的是,马槽与科勒家族的事业密切相关——第一代领导者约翰·科勒将一只马槽安上四只脚,发明了浴缸,这项事业由此开始。赫伯特·科勒的马场在镇中心的不远处,开车十分钟就到了,马场的条件很好,独享一大片绿地和湖水的年迈的赛马,是曾经的全美冠军,通人性,在我们靠近围栏之后,它走到正中央,停顿了一会,就开始走盛装舞步。
当高尔夫、赛马都在科勒家族的生意中扮演重要角色时,希博伊根河畔的林中木屋与狩猎活动也为他们招待全球客人提供了更有野趣的选择。
这栋两层的小木屋可以留宿,晚上坐在客厅里烤火,火光映照着墙上巨大的鹿头装饰,向窗外望去,除了淙淙的河水,就是谁也数不清的高大密集的树木,你可以放心地感慨,终于从故事外走进了熟悉的故事中。狩猎活动因为时间缘故没有参与,所以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在这片还算原生的密林中究竟能猎到什么,什么可以猎,什么不能猎——猎枪倒是看到几把,很带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