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观察家 > 书讯 >
杨天石:帝制终结,专制难除
导语:我们完全不能够忽视在反对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同时,要防止、批判封建主义、批判专制主义、批判皇权专制主义。

活动现场

7月7日,由中南博集天卷“读行者”图书与单向街书店联合主办“帝制终结,专制难除”读书沙龙在单向街举行,历史学者杨天石、吴思、雷颐、周思源结合《帝制的终结》与当下社会问题,围绕主题展开对谈。 

孙中山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多年来,辛亥革命一直是中国历史学界共同研究、耕耘的领域,硕果丰多,对它的认识也众说纷纭。在《帝制的终结》中,杨天石运用了大量史料文献,以及大多历史学家未见过的史料,对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其领导力量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见解。

人们总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所领导的,但杨天石则认为,它是由一批新型的、向往共和的知识分子所主导的,这是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新的知识阶层,大多有留学背景, 西学知识体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这群领导人,“主张替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平民考虑,所以,他们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真正的资产阶级,在杨天石看来,是梁启超、康有为等所代言的群体,他们对于辛亥革命并没有兴趣,对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前提下求得部分改革的立宪运动则更有兴趣。

对于孙中山让位一事,杨天石认为这并非如众多历史学家所批判的资产阶级软弱性造成的,而因为孙中山本来就是平民,在没有钱的情况下所做的决定, “孙中山看到了他让位可能产生的危险,但他估计那个时候他们的力量已经大不如前了,他们的基础已经动摇了,再推翻它是很容易的。”后来的袁世凯称帝、张勋 复辟的快速失败,都证明了这个决定的正确。

辛亥革命的再思考

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与西方通常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 它还具有种族革命、民族革命,同时,由于受到当时国际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希望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是有别于西方的,没有剥削、没有贫富悬殊差距的新的国家。而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的发展不再呈现简单的惰性治—乱循环模 式,进入现代化的进程。

帝制虽然终结了,但专制却难除。杨天石表示,从五十年代以来,发生的反右、文化大革命、三年灾荒等一系列事件的根源在于专制主义,“缺少民主的制度,民主的习惯,民主的作风。”他认为,“我们完全不能够忽视在反对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同时,要防止、批判封建主义、批判专制主义、批判皇权专制主义。” 而这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学者和官方教材都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周思源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在成功和失败之间它还有一个很广大的空间,对于终结帝制这方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它是“把权力关进牢笼的有益尝试”,而《临时约法》在其中起了十分重要作用。

吴思通过对转型理论的分析认为,辛亥革命所处的转型是十九世纪开始到20世纪初的第一波社会民主改革,它是体制内、外各派在革命的威胁下,双方的温 和派携手完成的一次社会转型。对于处于社会转型当下的中国,重新审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能为转型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指引和启示。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