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欧阳晓红 “VC募资市场承压,传统募资渠道乏力,专项企业债券试点将为基金融资通道注入新的活力。”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宋绍奎认为。
在投中集团看来,小微金融政策基调已定,但具体措施落地有待观察。
自2013年3月起,在新一届政府班子领导下,小微金融改革实现跨越式前进,以“推开源、建体系、抓风控”为核心,逐步推进从国务院到各部委的政策体系建设,各种具体运作模式也正在探索中。
在各项改革创新尝试中,传统银行通道依旧位居首位,银行专项小微企业金融债、信贷资产证券化、外保内贷等模式正处于积极推进状态。在此基础上,作为小微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股权基金通道和自融资通道已经纳入相关政府部门的重点扶持视线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财金[2013]1410号)可以窥见一斑。
诸如:加快设立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创业投资企业,主要投资于小微企业。
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投资小微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股东或有限合伙人发行企业债券,扩大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资本规模。
逐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对于集合债券发行主体中募集资金规模小于1亿元的,可以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
鼓励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投向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领域。鼓励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债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内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标准厂房等的建设等。
而投中统计数据显示,2013上半年中国VC市场宣布完成募资基金数量为42家,募资规模72.6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期分别下降75%和59%。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VC募资市场的沉重压力,在传统募资渠道乏力的现状下,创投引导基金的进一步参与和投资企业/基金的专项企业债券试点势必为干涸许久的基金融资通道注入新的活力。”宋绍奎认为,“与此同时,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试点等一些列措施将在银行、基金通道之外为小微企业发展融资提供更多便利。”
不过,虽然国务院大致确定“推开源、建体系、抓风控”的基调,在宋绍奎看来,仍需清醒面对小微金融改革道路上的荆棘坎坷。
具体看有两点。如跨部门协调问题。目前发改委负责私募股权基金出资的标准和规范,证监会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督管理[1],如何有效发挥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还需两部门进一步协调推进;除此之外,上述举措还涉及财政部、人民银行等机构,需配套制定具体政策文件并协调推进。根据目前相关部门的推进状况看,2013下半年小微金融改革所涉部门有望陆续完成整套政策体系。
此外是具体落地实施问题。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在发展规模、营运模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局限性,除改善融资环境外,如何将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并快速推进是关键所在。目前民间机构在此方面屡屡创新,但限于资源等因素很难全国化开展,期待未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在此领域的涉入和推动
接下来,宋绍奎分析,在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探索过程中,银行、租赁、基金等机构的跨界协作正茁壮成长,“股权+债权+贷款”模式浮出水面,部分着意于跨界发展的城商行/农商行/融资租赁等机构主动尝试与私募股权基金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融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