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乐收费之路不再遥远?

李华英2013-08-07 11:11

暑期训练营A组营员 李华英

2013年年初,伴随着豆瓣FM、酷狗音乐VIP增值服务、YYQ音乐圈数字音乐商城的上线,愈来愈多的音乐服务商在数字音乐商业模式上展开了自己的探索。尽管这些调整和探索只是初步的尝试,还并不成熟,但作为数字音乐发展模式探索的先行军,毕竟为国内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借鉴国外成熟的商业模式,伴随着不同音乐网站的探索,国内在线音乐“去免费化”趋势日渐明晰,数字音乐产业发展初见端倪。

“免费+收费”模式

长期以来形成的数字音乐免费获取模式,从长远来看,会降低创作者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数字音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成熟的商业模式亟需建立。有了完善的资本支持,才会有更多高品质、多元化的产品供用户选择,这对于数字音乐产业的上中下游来说,是一个共赢的选择。

随着不同音乐服务商的尝试,实行数字音乐付费模式已经在业内基本达成共识。从新浪网的调查来看,用户倾向于免费音乐的习惯在短期内难以彻底逆转,或许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免费和收费并存将成为数字音乐商业模式的主流,标准格式的数字音乐仍支持免费下载,而高品质音乐则需要收费才能享用。此外,在付费方式上,从用户节省下载成本和使用体验的角度而言,包月付费或将成为未来数字音乐付费的主流。

产品细化差异化竞争

随着音乐付费时代的到来,音乐服务商之间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基于腾讯QQ多达7亿用户的QQ音乐,本身便拥有强大的用户储备量。而百度依托强大的搜索引擎服务,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固有的市场份额下,差异化竞争成为音乐服务商争夺用户的一个必要手段。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自身优势,针对目标用户群开发更为细化的产品,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成为参与竞争的明智之举。而一些服务商也已在内容和服务上展开自身的探索,如多米音乐,除了做好特色歌单以外,在付费价格上也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即下载歌曲包月免流量的服务。一般而言,下载一首音乐品质较高的歌曲,需要10兆左右的流量,而此项服务的推出,就可以为用户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流量费用,吸引更多用户。

要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除独具特色的服务之外,在内容上更要形成自己的独特性。音乐服务商可摒除过去只单纯依赖唱片公司提供音乐的模式,在原创内容上下功夫。如A8音乐集团通过自己主办的原创音乐大赛,一年发行8000首原创歌曲。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在对歌曲的喜爱程度进行反馈的过程中,也会因此逐渐增强对产品的喜爱度。此外,找准自己的定位,独辟蹊径,为不同用户群提供个性化、细分化的音乐产品,推荐符合不同用户口味的音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注重用户体验

数字音乐产品粘性不高,用户很难对某一特定渠道产生特别的依赖,这也使得在目前免费模式下,一般的音乐服务商很难形成自己牢固的用户群。同样一首歌,如果想要吸引用户付费,就要在服务上多下功夫,针对用户需求为其提供更为人性化的体验。如移动音乐服务商依据用户在不同场合下的需要,可推出不同种类的歌单,例如餐后歌单、旅游歌单、聚会歌单等,方便用户的音乐体验。

此外,服务商还应该考虑到怎样才能让音乐服务更为便捷流畅。当用户听完一首歌后,系统要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为用户检索到其想要的歌曲。此外,如何让用户在听歌的过程中节省流量,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听歌、选歌、分享歌,以及在线支付手段变得更为便捷和完善,用户才会愿意为音乐买单,成熟的数字音乐商业模式才能得以长远发展。

有专家坦言,免费带来的短暂享受终将躺倒在音乐产业的墓碑上。复归繁荣、佳作迭出的中兴之路,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引擎。不管是用户的直接付费还是间接付费,只有“付费”才能延续音乐的生命,才能让你我听到更多“好声音”。

进入2013年,伴随着音乐服务商的探索和更多有识之士的推动,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音乐收费之路或将不再遥远。然而,成熟的付费模式的建立,需要法律的支持,需要版权方与渠道方之间的谈判,需要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路漫漫其修远兮,国内形成成熟的数字音乐商业模式,或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