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社论 >
恒大为中国体育打开了一扇窗
导语:对于恒大来说,经营好一家俱乐部不仅仅是一个体育命题,更是一个商业命题。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张邦松 恒大又毫无悬念地拿下了中超冠军,并且离亚冠奖杯也只有咫尺之遥。其实不管恒大最终能否如愿成为亚洲俱乐部的霸主,它在这个即将结束的赛季里,表现都堪称完美。但是,与无可争议的成绩相比,舆论对于恒大模式的争议却从未停止。这个由地产商控制的俱乐部由于其东家的行业特殊性,似乎天然不具备高贵的血统,对于恒大足球模式的解读也很容易被引入到暴发户模式的轨道上来。

恒大俱乐部以超常规的速度崛起是事实,金钱在背后起了巨大的作用也是事实,然而如果因此就将恒大模式简单地理解为金元足球的胜利,并认为这是一种不可持续、不可模仿,乃至不可取的模式,那么,我们不仅将问题简单化,同时也错失了重思中国职业体育发展路径的一个典型案例。

恒大在四年的时间里,对足球投入超过了20个亿。也许很多人认为花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甚至表示“给我20个亿,我也能打造一个恒大”。其实,真正了解企业经营的人会知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花钱的难度一点都不亚于挣钱。要让资本产生与投入相匹配的正向效应,是一件非常考验管理者智慧的事情。职业体育的精髓就是将体育产业化,俱乐部公司化,经营市场化。因此,如果我们将足球看成一个产业,那么投入资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至于这些资本是来自中东的石油富商,还是中国的地产新贵,更不应该成为一个争议的话题。无论任何产业,有投入才会有产出,而产出的多少取决于资本的数额与资本使用效率的乘数。恒大在数额上冠绝中超,但这不是其成功的唯一要素,如果这些钱没有高效地运转,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率,那么其产出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负收益。

所以,对于恒大来说,经营好一家俱乐部不仅仅是一个体育命题,更是一个商业命题。在显性层面,是一个俱乐部能否在赛场上取得好的成绩,隐性层面则是一家公司化运作的俱乐部能否赢得它的市场份额,他们的投资能否有合理的回报。世界级教练不仅仅是里皮一个,转会市场上的好球员也不仅仅是孔卡、穆里奇等人,如何选择最适合这家俱乐部的雇员——他们既要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又要能适应中国的特殊足球环境,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单纯付出金钱就可以解决。否则当初上海申花引进德罗巴、阿内尔卡这些名气远在恒大外援之上的国际大牌就应该让俱乐部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我们没有看到这种迹象。

实际上,从欧美成熟的俱乐部走过的道路来看,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以及对这项运动和这个产业的理解,都对俱乐部的良性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将资本的投入建立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俱乐部才能获得良性成长的基因,这样的俱乐部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当然,恒大模式并非是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的唯一模式,不同的俱乐部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来设计自己的经营方针,但恒大无疑为中国体育打开了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已经可以隐约看到中国体育市场化的模糊轮廓。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