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史尧尧 一间50平米到80平米的一层门面房、两三台ATM机等电子设备、三名员工——这就是一家社区银行的组成部分。
在维系商业银行存在价值的下属支行受到利率市场化及信贷脱媒冲击正渐渐地位下降的时候,各家银行正在大力布局这样的社区银行,以争夺存款及客户资源。“商业银行的下属支行依靠几个存款、贷款大客户维持运转的局面将难以维继。存贷款都将随行就市使得公司业务利润必然收窄的趋势下,各家支行依靠个人客户、存款成为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兴业银行一位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
不过,据一位3年前在江浙地区就开设社区银行的城商行高管反映,开展社区银行最大的问题是存款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不会增长,而且到现在还未实现盈利。
网点排他性
与之前需要走到银行支行网点排长队等候柜员办业务不同,社区居民随时下楼即可办理业务。
已在江浙、上海地区调研的股份制银行高管告诉记者,目前已具有规模效应的是上海农商行。“其旗下开设的金融便利店主要设立在大型居民社区,郊区中心城镇等社区密集、人口流量大的地带,采取延时服务至21点,旨在成为社区居民家门口的银行。”上述股份制银行高管告诉记者。
事实上,社区金融的概念早在2007年时就已出现,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都在推出社区自助银行。有居民告诉记者,当时银行派一个人员基本上难以开展银行业务,感觉与ATM机没啥大的区别。
但此时此刻,商业银行开设社区银行的意图却与之前有很大差异。一位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2000年需要基础存款2亿元、2005年需要5亿元、2010年为10亿元,目前运营一家正式员工在30人左右的支行所需要的基础存款要20亿元。
对于这个数字,有三家股份制银行总行相关人员对记者表示认可。“如果没有20亿基础存款,这家支行就可能亏钱,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不如把员工进一步打散让他们的服务更接近普通居民。”上述那位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说。
准备在明年开设社区银行的一位股份制银行总行相关部门总经理表示,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目前商业银行对社区网点的开设存在排他性的战略意义。“首先随着城市的发展,支行原有在商业区、闹市区的网点覆盖面正逐步被城市的变化所割裂,这就需要重新进行网块的布局。同时,如果站在监管者的角度来说,虽然允许银行竞争但是会避免过度竞争所导致的某些商业银行网点被迫关门所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由此,先设立社区银行就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网点排他性(其他银行不准重复开设)。”他向记者解释道。
目前,监管层对社区银行审批设立还没有出台相关规定,但据已与银监会沟通的银行人士反映,虽然监管层并不压制商业银行开设社区银行的热情,但是监管与银行之间在开设数量和业务种类上存在争执,也对市场准入、机构准入、人员准入特别是安全、消防设施提出了要求。
“监管机构对现场在社区银行里现场开设银行卡和现金相关的存款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持保留意见。”上述与银监会沟通的银行人士说。
成本不低
不过,江苏银监局11月初下发的《关于规范城商行社区银行网点发展的暂行意见(讨论稿)》给当地社区银行制定了发展方向。
这份讨论稿中提出,社区银行网点分为全功能社区支行、有限功能社区支行、助人服务自助银行。前两者要领取金融许可证,主要服务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前者可以办理现金、贷款、理财、银行卡、电子银行等完整银行业务,后者可办理贷款、理财、银行卡、电子银行等部分银行业务,不办理现金业务(自助银行除外)。助人服务自助银行分为自助服务区和人工服务区,派驻人员可按规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同时讨论稿提出新设立社区支行统一命名为“银行名+城市名或县名+某某社区支行”;支行内必须挂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同时,要有安全与消防合格证明;对于已在社区设立的支行,不必统一更名。
一位股份制银行零售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银行的成本由开店成本、监管成本和后续支持成本组成。
这位负责人依照一二线城市房屋年租金、员工薪酬和建设安全测算,一家社区银行的成本在150万元左右。
正因如此,他所在的银行并未在全行上下大面积开展,只是部分地区分支行在小区集中地区开设社区支行,为居民提供服务。
对此,一位地处江浙地区,早在三年前就开设了30多家社区银行的城商行高管感同身受。“我们一个网点有三名员工加一名保安。目前看一家社区银行年均存款在2亿元,运营三年后方可收回投入成本。最大问题是一家社区银行存款到达一定水平之后就不会增长。而目前这些社区银行并未实现盈利。”上述城商行高管说。
据记者了解,社区银行网点安防设备首次投入需要购买一套ups(不间断电源设备)和发电机,且小区在“住满”的情况下住户户均“货币资产”如果低于100万,这网点就无法盈利。
而这正是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部相关负责人所担心的。“首先是否可以允许这家社区银行三年不盈利?随后这家社区银行的相关业务饱和该怎么办?”他说。
争夺资源
在万科(000002.SZ)入股徽商银行后的首次分析师会议上,该公司董秘谭华杰表示,目前公司对社区金融并没有安排。“我们成为对此理解最深刻、判断最准确的地产公司后,再考虑进入这个领域。”他说。
但记者了解到,对于拥有全国42个城市管理有5000万平方住宅项目,涉及社区居民30多万户的万科,已经开始与商业银行展开博弈。
具体方式为,万科允许某家商业银行进驻旗下房地产社区。作为交换,这家商业银行要支付万科社区卡(门禁、社区消费、身份识别功能为一体)内资金跨行转账的一切费用,同时万科要对所有社区卡中的沉淀资金拥有支配权。
“这对于万科来说资金使用成本就是零。”有股份制银行高管认为万科的条件触及到银行开设小区银行的根本目的。
由于在政策上,股份制银行不能像国有大行在支行下设立储蓄所,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对个人客户的争夺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不足的劣势更加明显。由此一场悄无声息的争夺战正在火热进行。
其中,中信银行将基于财富管理与支行转型来做社区银行,他们将率先从自有房地产客户入手进驻;光大银行则基于自身在电子银行业务的优势来发展社区银行;而招商银行则是依仗其零售客户的基础,在支行服务范围内下设社区银行。
与以上三家商业银行按部就班进行不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则是全行动员、用尽一切办法开设社区银行。
“在知道我们在争夺社区资源后,房地产中介开始坐地起价在银行中周旋。为此,我们鼓励行员工提供自有或亲戚朋友的门面,为此我们会依照实际情况给予补偿。这也就是说,要进入一切能进入的社区。”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说。
目前,民生银行的社区银行数量在一千多家,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尾随其后,数量大致在一百家左右。在监管审批上,商业银行的大体思路是以现有社区银行数量向银监会申请一张全国性社区银行服务牌照。
势在必行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有多大?
一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净息差每降低10个基点(一个基点为0.01%),净利息收入将下降约30亿元;对公贷款利率下浮10%,对公贷款实际利率将下降约60基点,利息收入将下降约70亿元。这就是说,银行账面年利息收入的约九分之一就此在报表中消失。
在此背景下,银行纷纷转向零售业务,服务下沉到社区客户。
一个信贷机构本地化的体现,主要是为了利于实现对客户的信息对称;其次是针对缺乏抵押担保的客户进行信贷业务操作模式、业务运行机制、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冲击下,构建“草根金融”的机构体系来依靠零售、个人客户稳定收入和比互联网更加贴近潜在客户。
从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的社区银行创办理念看,民生银行更加注重前者(社区便利店),即实现与客户信息对称通过服务吸引潜在客户并牢牢抓住他们;兴业银行(储蓄所)更加侧重于后者,通过社区银行整合周边商户、街头商贩为其提供融资需求;而平安银行则是两者兼备,其最终目的是成为大金融平台中金融产品的销售点。
某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告诉记者,10月中下旬大幅流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在本月初已逐步回流。但在他看来,这样的状况随时就会消失。
回看中国银行业近十年的发展,从最早手握存款随意为企业发放贷款到2008年企业需求突然消失后需要花钱买贷款;到2009年开始争抢为企业发放贷款,进入2011年资本金补充不畅下兴起的通道业务交易;如今从最早不愁存款到四处买存款。
看似已经开始差异化经营的各家商业银行,其实殊途同归——找存款、放贷款获取利差。
据记者了解,多家股份银行在考虑或实施对分支机构的合并、关闭。
“对于商业银行的运营、组织来说,社区银行的核心是打破原有经理人制度。让银行从业者清楚如果没有更好的服务、产品,你只有离开。”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长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