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锋/文 被称为“史上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乳粉生产许可标准出台,这为对中国乳粉失望的中国人信心回归点亮了一点希望之光。。
12月2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下称《审查细则》),专门就婴幼儿乳粉生产许可审查提出了细致要求。《审查细则》要求提高生产设备设施、认真落实原辅料供应商审核、质量安全追溯、产品配方报告和质量安全授权人等制度,加强原辅料进厂把关,严格生产工艺要求和质量过程管理,加大装备投入,提升检验监测水平等。
我们很高兴看到这样一个细则的出台,为备受诟病的中国乳粉保驾护航。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家庭,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但有了最严的乳粉生产许可标准还不够,最严的标准不等于高质量的乳粉,提高奶粉的质量靠什么?更关键的在于执行和监督能否到位。
从乳企角度而言,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希望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合格,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想给人们和社会造成伤害。但为什么乳业产品相关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站在商业的立场上,任何企业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当追求利益的手段、方式隐藏在阴暗的角落,缺乏惩处、监督机制时,悲剧往往就发生了。
让人欣慰的是,《审查细则》明确提出企业要确保产品所有环节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可追溯性让企业很难逃避违法、违规的打击,这是目前食品质量管理和危机控制中最重要的武器。这也让企业警醒,违法、违规受到的惩处,远远大于企业所获得的利益,才能让企业投鼠忌器。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清现实,中国乳粉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审查细则》能够解决的。奶粉安全最关键的是奶源安全问题,提高国产奶粉信心的根本是提高国产奶源的质量和监管。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还很不到位。
当然,对监管者而言,覆盖全程的监管制度不可或缺。此外,如何继续完善监管,提高企业自身的责任心外,还应进一步提高监管的透明程度,让生产和监管公开透明,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清楚查看到婴幼儿配方乳粉从生产源头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
此外,《审查细则》重点提到了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生产设备设施等方面的要求。对企业而言,生产设备设施和可追溯系统设备的购置、采集信息、系统维护、培训人员,对于企业的承受能力也是考验。
从行业的角度看,《审查细则》的出台也会加速中国乳粉企业的洗牌,生产许可审查九条细则提高了乳粉市场准入门槛。128家企业中,一些资金不够雄厚、规模不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达到新细则的要求,这将导致这些企业退出行业的竞争。有专家称,未来可能会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企业退出市场。这为一些大的乳粉企业提供了并购整合的机会。
《审查细则》的出台与工信部此前牵头制定的《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中的思路相呼应,即“要在未来5年内将乳粉企业总数整合到50家左右,逐渐培育形成3-5家年收入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我们希望看到,未来整合后的乳企,能够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奶粉质量靠制度、靠监督、靠透明、靠责任,不能多一道门槛儿,就多一处寻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