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与“量”背离 5月中国跨境资本在张望

2016-06-21 12:41

欧阳晓红/文 终于有一天,人民币贬值与资本流出这对孪生兄弟“掐架”了:即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跨境资本并未大肆流出——它在张望。

什么叫“张望”?大白话是跨境资本不再那么着急流出,流速下降,流出趋缓。国家外汇管理局(简称“外汇局”)新出炉的5月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数据为证。

6月20日,外汇局数据显示,5月银行结售汇逆差817亿元人民币(等值125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7694亿元人民币,售汇8371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677亿元人民币。与之对应,5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1537亿元人民币(等值235亿美元)。

“5月份我国外汇供求状况进一步趋向平衡。首先,银行结售汇逆差继续收窄。1月至4月,银行结售汇逆差分别为544亿、339亿、364亿和237亿美元。其次,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扩大但外汇收付由逆转顺。”外汇局新闻发言人如是说。

诚然,上述数据的潜台词是,中国市场主体的购汇意愿趋降,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减弱。虽然中国企业的美元债回购进行时还在持续。

6月15日,保利地产(600048)公告境外美元债券回购实施结果,称14日公司完成2018年到期、金额为14.17亿美元和2019年到期、金额为10.16亿美元的境外美元债券回购交割工作,相应债务已解除。

还有宁愿溢价也要回购美元债的企业。为啥?人民币贬值预期通道下,规避汇率风险啊。

查阅某些外向型上市公司年报,不难发现其动辄上升的财务成本与巨额汇率损失,人民币贬值是主因。如,中国建筑2015年报显示,财务费用84.3亿元,同比增13.4%。主要来自中海集团美元及欧元借款和债券。因当年人民币和港币对欧元和美元贬值导致的汇兑损失增长较多所致。中国远洋2015年的汇兑损失则高达3.86亿元。

然而,按照外汇局新闻发言人的话说,我国市场主体的涉外收支行为继续稳步调整。其逻辑是,衡量购汇动机的购汇意愿进一步减弱,部分渠道的外汇融资明显回升,5月售汇率为73%,较4月份下降2个百分点。同期,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跨境融资余额增加3亿美元,其中外汇融资余额增加74亿美元,较4月份多增了113%,已连续3个月回升,显示企业对外债务去杠杆化步伐放缓。

衡量结汇意愿的5月结汇率为67%,较4月份上升4个百分点。同期,外汇存款余额减少88亿美元,4月份为增加9亿美元。“这些都显示企业和个人保留外汇的意愿减弱。”外汇局新闻发言人称。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5月环比上升的外汇融资余额——此数据似乎有悖央行口径,如央行金融数据显示,5月外币存款下降581亿元,外币贷款下降524亿元。

真相是什么?招商证券宏观谢亚轩、闫玲认为,5月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为1.5%,但外币贷款的降幅并不大,好于四月。这反映企业对于汇率波动的适应力和耐受力增强。

与此同时,谢亚轩分析,涉外收付款逆差1537亿元,如果剔除人民币对外净支付1546亿元,涉外的外汇收付款是近半年来首次实现正流入。从结构来看,主要是企业贸易项下的结售汇对汇率形成支撑,对整体代客结售汇的贡献度高达84%。企业偿还外币负债的节奏保持稳定。

节奏稳定背后的玄机或在于,5月美元兑人民币“价”和跨境资本外流“量”出现背离。当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贬值跌幅与今年年初一致,但5月外汇市场供求相对平衡,并未像年初出现恐慌。

招商宏观认为,市场在逐步适应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锚从盯住美元过渡到一篮子货币和市场供求情况。在外管政策并未进一步收紧的背景下,招商外汇干预度指标并未显示央行大幅干预的情况。市场供求凭借自身调节,投资者对于汇率波动的适应力和耐受力增强。

于是乎,5月的跨境资本显得有些“犹豫”,似在观望。但这并不意味着汇率波动无恙。堪称“事件季”的当下,方向不重要,市场波动、汇率高频震荡乃常态。

这不,谢亚轩判断,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之前,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以震荡为主。近期英国“退欧”预期变化和美联储延迟加息给资本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市场避险情绪明显上升,新兴市场货币指数大幅下跌,招商亚洲新兴市场资金流动指标继续下滑。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上升,国内资本外流也存在恶化的可能性。

不过,“预计三季度末人民币汇率具备再次走强和跨境资本外流阶段性改善的条件。在美联储加息的靴子落地之后,美元可能迎来阶段性走软。” 招商宏观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