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珠宝界的印度风潮(1)

  
作者:吕英博
发布日期:2008-05-23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吕英博 公元1642年,被称作现代钻石贸易之父的法国的探险家兼珠宝商Jean-BaptisteTav-ernier在印度西南部得到了一块巨大的钻石,它重达112克拉,并具有极为罕见的深蓝颜色。这颗钻石后来被带回法国,献给了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赐名“希望之钻”。这颗钻石仿佛女巫手中的水晶球般,让整个欧洲看到了一个遍地是多彩宝石的印度。

“虽然那个时候东西方交通不便,但是欧洲的珠宝商却无法抵抗印度的诱惑,远渡重洋去寻找当地的稀有宝石以及古董珠宝。德里、孟买、加尔各答……欧洲的珠宝商几乎走遍了整个印度。当时,没有现在所谓的代理公司,人们可以直接从卖家手中购得最便宜的原材料,丰富的原材料。”卡地亚的传承总监PierreRainero说,“不久后,东印度公司便将印度纳入了殖民地的版图,将大量的印度珠宝和巨钻带回欧洲就变得更加容易了。绿松石、祖母绿、红玛瑙、黄钻、褐钻等等这些带有东方气息的宝石被大量运用在西方的珠宝设计中。早在1872年,卡地亚就用黄金和绿松石创作出了第一款印度风格的耳环。这种风格的珠宝很快便在巴黎、伦敦成为了时尚。”

就在印度珠宝在西方社会蔚然成风的时候,颇爱前往欧洲旅行的印度王室贵族也同样对西方的优雅风格着了迷,1925年,印度大君伯蒂亚 拉 土 邦 主 MaharajaBhupindarSingh亲自带着一个箱子来到了卡地亚公司。匣盖打开,一颗234.69克拉的稀世黄色彩钻“DeBeers”与上千枚18克拉以上的钻石展现在眼前。为了在自己的登基典礼上显示其财富与权力,邦主要求卡地亚将这些总重量接近1000克拉的2930颗钻石制成一条特别的项链。而卡地亚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件巨作,名为 Patiala。MaharajaBhupindarSingh配戴着这条项链公开亮相之后不久,卡地亚等欧洲珠宝商便收到了大量来自印度皇室的订单。他们手中拥有很多稀有宝石,而且出手阔绰且耐心非常,不过对设计和工艺近乎苛刻的要求也让珠宝商们不敢掉以轻心,这段时期,诞生了TuttiFrutti等许多珠宝界的传世之作。

 1  |  2 
相关文章
more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