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者如斯:何多苓展
李黎
2011-03-25 13:56
订阅

兔子森林布面油画2010年创作 何多苓的作品

李黎/文 “士”者如斯:何多苓巡回展5月8日将在上海美术馆首先开展。第二站于9月份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随后何多苓的作品将在全国以及纽约,伦敦,慕尼黑,巴黎等地的当地重要美术馆巡回展出。

此次巡回展除展示何多苓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名作之外,还将呈现其一批从未见世的新近之作。中国美术馆馆长、艺术学者范迪安为学术主持,著名诗人、文化学者欧阳江河为策展人,而年轻批评家亚历山大、杜曦云任执行策展人。

欧阳江河说:“何多苓为我们描绘的是一个我们这代人在其中生活过却不可能永远生活下去的世界,一个我们必须与之告别却又无限怀想的世界,一个介于轻与重,现实与虚无、故乡与异乡,遗忘与纪念之间的世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文化的传承始终与“士”阶层有着密切的联系。提到“士”,人们往往会与为官“士大夫”联系到一起:“士大夫”来源于“士”,它们也共同归属于文人系统。但事实上,不同于少数掌握了政治权力的“士大夫”,“士”代表了更为广泛的文人阶层,他们是中国文化发展重任真正意义上的承担与执行者。并且相较于“士大夫”,“士”的精神更为朴实、自由、真诚与高贵。当然,由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不同,中国“士”的精神会随着历史的变更而有所调整,但基本的要义并不会有太大改动。就当下而言,“士”的精神可以总结为自由精神、精英精神与当代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后,文化的异质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压制,但“士”的精神并没有就此没落,它一直传承、保留于中国文化人的内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文化自身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到了当下有了新的时代需求。西方不再成为唯一的标准,中国的本土文化开始重新受到重视,“士”的精神也将面临新的审视与发展。

在此语境下,就艺术领域而言,创作于当下的艺术作品,如果既能有效的吸收西方文化的成果,又对中国本土文化精神有很好地领会与把握,同时,能发展出当代语境中较为有效的表达方式,将既符合文化的自身需求,也符合社会大氛围的需要。何多苓正是一位立足于本土文化,同时吸收西方有效观念与形式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虽然是使用油画的方式进行创作,但不同于用西方艺术视角改造中国绘画的潮流道路,何多苓是在使用中国“士”的精神和审美理念对世界进行改变。而何多苓内敛、优雅、高贵的品格也践行了当代“士”人的精神。在人们印象中,面对热闹世界,何多苓似乎总是选择“远离”在一旁静静地思考,他也几乎未参加任何艺术运动或潮流制造。但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伤痕美术”的代表,何多苓就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青春》、《小翟》在社会中广为流传。面对巨大的荣誉时,何多苓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地尝试打破成见、突破自我。并随着眼界的开阔与知识的补充,他也开始重新审视西方现当代艺术,并逐渐由对西方的学习回归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他开始逐步在画面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尤其是近年来的作品,画面整体气息变得圆润与柔和,画面中西方象征主义的手法逐渐淡去,而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笔墨与趣味的影响开始突显。

已过耳顺之年的何多苓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创作和对生命探索欲望,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最好作品将会出现在未来”,这也践行了一名中国当代“士”人对于文化责任以及对于生命探寻滋滋追求的精神。当然,何多苓仅仅是当下以自己的行动践行“士”精神的代表之一。我们重提这种精神也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化中那些内在的、自足的、朴实的思想价值重新挖掘,也希望能够将它传达给世界,为新的具有普世意义的精神价值的建立做出中国的贡献,这也是作为此次展览主办方领升艺术机构成立的最高宗旨。推崇经典、尊重人文,是领升艺术机构一直秉持的精神,领升艺术机构相信只有建立在人文主义基础之上的艺术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为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士者如斯:何多苓展”是领升机构努力践行自己目标的行动之一,机构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方面继续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与空间,另一方面也为中国高贵精神的重塑以及良性文化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何多苓简介及年表:

1948年 生于四川成都

1982年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

现居成都。

个展

2008年 何多苓2007新作展 环碧堂画廊,中国北京

2006年 忧伤的诗歌,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四方当代美术馆,中国南京

2005年 带阁楼的房子原作展,2005新作展,环碧堂画廊,中国北京

1999年 带阁楼的房子,艺博画廊,中国上海

1998年 何多苓,山艺术馆,台湾高雄

1994年 何多苓,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1988年 中国——现实主义的深层,福冈美术馆,日本福冈

部分群展

2010年 改造历史 2000-2009的中国新艺术,国家会议中心

2009年 威尼斯双年展外围展  “给马可波罗的礼物”

“相嵌苏州” 中国当代艺术苏州邀请展,苏州博物馆

2008年“平行线”何多苓王承云和学生们的新作联展,菲籽画廊,中国上海

多元事实何多苓、何工、 师进滇油画&装置作品展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图像精神’当代艺术邀请展

“素歌”何,庞,钟,李 四人素描展

对应——2008南京?成都当代艺术展

2007年“纸上谈兵 ”——名家纸上作品展,四方当代美术馆, 中国南京

“三十而立”何多苓刘虹提名展,零工厂艺术空间,中国北京

“重庆立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三峡美术馆,中国重庆

“劳作与诗意”当代艺术展,扉艺廊,中国广州

“融合与创造”当代名家作品展,北京博物馆,中国北京

“艺术家眼中的自己”,蓝色空间画廊,中国成都

中国名家肖像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6年 最初的形象2006,艺博画廊,中国上海

赤裸真相,唐人画廊,泰国曼谷

12345,艺博画廊,中国上海

恒动,当代艺术对话,上海当代艺术馆, 上海

链条, 瑞锝画廊,长沙

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研究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6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中华世纪坛,北京

人的风景, 安那宁美术馆,香港

2005年 居住在成都,斯民艺苑,新加坡

图式营造,蓝色空间画廊,中国成都;重庆美术馆,中国重庆

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中国成都

中韩艺术家联展,索卡当代空间,中国北京;中国台北

身体的权力,蓝色空间画廊,中国成都;重庆美术馆,中国重庆

宋庄艺术节——群落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