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8-12-01
作者:袁野

辽足:死于“钱”途(2)

 1  |  2 

第二次降级

如果说辽足第一次降级的真实原因鲜为人知的话,13年之后的第二次降级原因则是众所周知、无人不晓:同样是让“钱”闹的。

1995年降级之后,因为有了之前东药集团、远东集团的前车之鉴,辽宁本土企业一时对辽足产生了畏惧感,而就在此时,精明的广告策划人张桐坡相中了辽足这块品牌。于是,在他的策划下,哈尔滨商人曹国俊入主辽足。但不管是曹国俊也好,张桐坡也好,入主辽足的动机都在于利润——在甲B的三年间,辽足仍能依靠十连冠的效应拉来不菲的广告赞助,没有投资1分钱,曹国俊神奇般地经营着辽足。但随着辽足球员的老化,球队险些掉入乙级,在1998年初,曹国俊险些以几百万的价格将辽足出手,最终在老帅王洪礼的军令状下,曹国俊决定再干一年,正是这一年,辽足凭借张玉宁、李金羽这些青春偶像的横空出世,一举杀回甲A,重返中国顶级联赛。

可是,让人感到悲哀的是,重返甲A的辽足依旧没有选择新的活法,而是继续走老路。没有多少国企背景的辽足既得不到任何优惠政策的扶植,同样没有本土企业愿意接手,在这种情况下,曹国俊、张曙光手中的辽足只能继续依靠出售球员、出售冠名权来维持生存,所以这10年来辽足从来没有过好日子。同样的现象依旧出现在辽足股权回归之后,2006年,辽足股权回归,省内企业辽宁宏运集团收购辽足。本不懂足球运作的宏运集团在趟进混水之后,才发现足球圈的水有多深,在接手辽足的两年之中,宏运集团的钱没少花,却没有见到太大收益,尤其是在2008年引进的外教、外援可谓一大败笔,俱乐部经营收入更是为零,对此宏运集团自然心灰意冷,不愿在辽足身上进行太大投入,这也是在辽足陷入保级泥潭之后,多次错过上岸机会的重要原因所在。

辽足之死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历任辽足的股东与管理者,皆受困于“钱”。多年来,辽足欠薪的负面消息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的一支球队能够在顶级联赛苦苦挣扎10年,也完全得益于辽足人才基础的雄厚,在这10年之中,辽足出售球员的总收入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1个亿。但依靠“卖血”的救命钱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辽足的困境,更关键的是,当辽足最终沦落到无血可卖之时,再次走上降级路也就并不是什么令人奇怪的事情了。

“十冠王”只是辽足在专业体制下遗留下的一件褪色皇袍,但自从进入职业化后,辽足就从来没有真正复活过,无论从生到死、从死再生、新生再死,虽然经历了几次生死轮回,没有任何经济基础依托的辽足被注定了再次遭遇降级的灾难。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大连队与辽宁队非常相像,同样是私企的实德集团也是早就遭遇经济危机,当初实德集团曾经依靠大连足球获得了一些优惠政策,而当失去这些优惠政策时,实德集团也缺少了继续玩转足球的信心与兴趣,2008年,大连队苦苦为保级而战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愿今天的辽足不要成为大连足球的明天。

 1  |  2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