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F1上海:会是绝唱吗?(1)
1 | 2 |
经济观察报 洪敏/文 已任职一年多的上海赛车场负责人姜澜最近的工作有点尴尬。一边要为F1上海站在台湾地区的合作推广以及电视转播继续做好准备工作,一边又被流言笼罩——今年是上海最后一次举办F1?
依照上海方面当初与F1管理公司达成的合同协议,F1中国站的举办期限为7年,即2004年至2010年。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不管是因下雨导致赛道积水被F1车手们揶揄为赛道像河流、湖泊,并且是不断变化的河流、湖泊;又或者因一辆辆赛车在雨中呼啸而过,卷起大片水雾,完全阻挡后车视线,被形容为“F1摩托艇”比赛等等,至少在明年还能够在这里见证这项世界上最烧钱的运动。但合同届满后上海是否仍愿意续约,如今还是悬念。而且,提前中止合同在F1也是有先例的,比如今年的法国站和加拿大站。
据上海国际赛车场运营官员介绍,目前上海市政府正在积极操作“F1赛事对城市影响的评估报告”,F1中国大奖赛继续生存的前景将与此直接相关。F1负责人伯尼·埃克莱斯通透露,上海市政府和他本人都有意让这项赛事在上海继续运作下去。在中国站开赛之前,上赛场也发布了一个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了F1对上海旅游酒店业的刺激和推动。数据是正面的,让人觉得官方的态度理应也是正面的。媒体大量报道伯尼的这句话——“2010年后,F1继续落户上海”,但他后面还跟了一句话,“如果上海方面愿意的话。不过他们至今还没有具体的动作和可行的计划。”当初和F1签订7年合同时,上海方面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7年期限之后继续获得F1的举办权,如今他们的态度会变化吗?据赛事组委会介绍,到今年年底之前,人们就将知道F1是否还会留在上海。
亏损严重
在一些流言中,对是否续约的猜测首先跟钱有关。
据内部人士透露,近年来,上赛场每年的亏损不下2亿元,故有关方面似有放弃F1之意。
根据公布的数据,上海赛车场一期建设费26.45亿元人民币,申办F1的报名费7年共计约11.62亿元人民币,每年电视转播权购买是1.5亿元。据此,7年总成本约是50亿元人民币。举办赛事这7年,平均每年回收额需达到7亿元,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根据各国举办F1的经验,昂贵的门票是首要收入来源。在2004、2005年F1登陆中国初期,借着 “十一”黄金周,两三千元的比赛门票也曾让上海国际赛车场人头攒动、一票难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方来客齐聚于此的“开洋荤”时代已经远去,从20万到15万再到不足10万,上赛场的上座率每况愈下,这其中还包括很多“组织”而来的观众。加拿大站推广人就曾说:“即使有些分站组织观众来现场,我们周五排位赛的上座率,还可以追上他们周日正赛的上座率。”即使这样,加拿大站还是选择了退出,可想而知,上赛场面临的压力有多大。
为了挽救这样的冷场状态,组织者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今年不再主打“十一”黄金周概念,而是把比赛时间改为4月16-19日,这是为了沾上4月20日开幕的上海国际汽车展的光,希望能吸引一些前来参观车展的观众。票务运营方也积极促销,票价大跳水。F1中国大奖赛六年来第一次降价,价格的调整力度相当可观,最大下调幅度达到46%。对此,赛事主办方给出的解释是:“金融危机的确对这项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另外,引进新的价格机制,也是为了帮助车迷群体成长。”
不过这些措施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三次练习赛和排位赛上座率极低,大片大片座位空出。19日正赛的门票销售情况尚可,但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让一些原本坐得满满的临时看台,突然空空如也。“这就是赠票的坏处,因为观众没有花钱买票,所以对比赛不珍惜。”一位赛事专家说。
除此之外,广告赞助也不甚理想。5年前,F1登陆中国之际,中石化豪甩8亿元,一举赢得F1中国大奖赛的冠名,但这个每年享受着数百亿元国家补贴的公司也因此遭受很多批评。在五年的合同到期后,中石化选择了退出。而在寻找冠名赞助商未果之后,2009年F1中国大奖赛不得不首次“裸奔”,这更加大了上赛场的运营压力。
“这是一个很令人失望的事实,上海站没有得到当地企业的支持,没有得到中国人的支持。其实对于出口企业,这个赛事对于他们很有意义。”伯尼说。
1 | 2 |

- ·“炫舞激情”啦啦队选拔赛 | 2009-04-27
- ·拯救大上海 | 2009-04-25
- ·私人上海浮世绘 | 2009-04-24
- ·中国高尔夫职业-业余配对世界巡回赛 | 2009-04-24
- ·上汽通用五菱:不展新车展品牌 | 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