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的影响 阿根廷足球的气质
姜雷
10:28
2010-07-06
订阅

姜雷/文 阿根廷败北,再次输给德国,几乎是宿命,原本不想再做评论,更不想就比赛本身战术絮叨点什么,但在等待半决赛的空虚夜晚,那种想写点什么的欲望让我再度坐在电脑旁。 

刚刚看了一下新闻,马拉多纳带着队伍回国,意外的受到球迷们的夹道欢迎,而巴西队则受到了球迷的围攻。同样是败走八强,阿根廷是完败,巴西则是遭遇逆转,但受到的待遇却是冰火两重天。 

这是个很有趣的对比,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阿根廷足球的本质:英雄足球和个人足球。阿根廷立足足球江湖之本就是充满激情的攻势足球,这在近30年来功利主义盛行的足球圈是弥足珍贵的品质。阿根廷盛产极具天赋却不拘一格的球星,只有这些球星才能踢出精巧、细腻、多变和超乎想象的攻势足球。 

当然,没有人可以忽视马拉多纳对阿根廷几十年的影响,带有格瓦拉式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马拉多纳又将阿根廷永远的放在了挑战权威、挑战功利足球的位置上。为什么阿根廷能够拥有如此多的拥趸,因为他们一直就被人们视为反抗传统秩序的英雄,偏偏每次都倒在对抗权贵的征途上,那种英雄无奈的悲剧色彩,长使球迷泪满襟。 

有人会说巴西队更有天赋,那是当然,但这届只有工兵的巴西绝对不会超乎你的想象。近二十年来,纠结于南美和欧洲风格之间的巴西队,往往除了给人以强队印象外,几乎是面目不清。欧洲足球,尤其以德国为代表的流水线足球,在场上永远是一板一眼、简练高效,每一步都是精细化分工的结果,介于二者之间的拉丁足球代表则是当年的南斯拉夫和现今的西班牙,技术上偏重讲究控球的南美风,战术上推崇欧洲的快速简练。 

但他们缺少的就是阿根廷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后天培养的,是天生丽质,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有人或许会对我的观点提出反对意见,德国、西班牙本届比赛表现出的先进战术和球员个人能力足以反驳我的观点,是的,这两只队伍表现的确不错,阿根廷对德国的完败也证明了这点,但我还是要说,这些球队身体里,流动的是现代足球的纪律和战术,他们绝不会做到如阿根廷,宁可倒下,也不低眉弯腰。 

关于阿德比赛的细节已经记得不多了,,四比零的结果可以证明德国的强大,但不能说明阿根廷就是个二流烂队,我想强调的是,阿根廷英雄足球的气质就如一把双刃剑,伤人不成,就会反受其害。这场比赛,就是一个英雄主义的主帅带领着一帮热血青年引发的悲剧。 

将时间回溯到比赛上半场结束时,我跟一起看球的朋友说,阿根廷一定要有变化,否则拿下德国很困难。就看马拉多纳中场休息如何调整了,这个时候就能看出马拉多纳执教的功力究竟如何。 

中场休息后,当电视切入入场的画面时,我看到了阿根廷球员弯腰聚成一团很久,然后慷慨激昂的冲入比赛场地。那时我心里已经绝望了,中场休息时老马一定没拿出什么战术办法,只是活生生做了十五分钟的演说,用生命啊、荣誉啊、国家啊什么的把这帮小伙儿的又忽悠一遍。 

下半场一开场,阿根廷阵型、人员、打法都没有任何变化,只不过比上半场更加积极。在前十分钟展示的世界级攻击力基本把德国队员打傻了,以致动作都有些变形。可惜在德国队严密的防守下这种攻势未能转化为进球。 

精气神是支撑不了多久的,阿根廷三板斧的劲头儿很快过去了,而德国队也很快回过了神儿,比赛又回到了德国队时间。待比分变为二比零之后阿根廷的情绪化表现更加明显了,前场的队员想的是为了荣誉一定要进球,后场的队员想的是为了荣誉一定要守住,不能再让德国队进球了,否则结果太难看了。就这样阿根廷中前场和后场彻底脱节,一场灾难也就这样诞生了。

马拉多纳还不像上届世界杯教练疯子贝尔萨,此君永远在场边爆跳如雷而场上的布置却带着些狡黠,球队还可悲情的离开。而激情的阿根廷再加上激情教练马拉多纳,只是把激情发挥到了极致,极致到了透明。

激情如果不加理智的话那只剩下情绪化了,一个极致到透明的阿根廷连悲情都失去了,在世界杯上遇到强敌是断无回旋余地的。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