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3-26
作者:海成

探密日本枯山水庭园

从侧面俯视龙安寺的石庭

神秘莫测的京都龙安寺的石庭(室町时代)

东京银座电通大楼里的抽象枯山水雕塑(现代)

顾名思义,“山水”必有山有水,而“枯”则表示干枯,二者合在一起,看似矛盾,殊不知,这正是日本最具特色的一种造园形式。 
日本传统的庭园向来很重视水。因为日本的气候和地形特点是:雨量多,城市挨山川近。对清澈的水,日本人情有独衷,在制作庭园时自然而然就会把水流、水洼以及码头等因素考虑在其中。

根据到目前为止的发掘和研究,已经确定的日本最早的庭园可追溯到奈良时代(公元710年~794年),其主题就是水。石头用来护岸,植物种满池边,水处于最中心的地位,别的东西都围绕着它转。即使到了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85年),对水的重视仍然未变,只是池中和岸边摆放的大石头多了一些。到了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日本终于创造出了一种在世界庭园史上也非常罕见的庭园。这种庭园清一色地使用石头,水和植物一概排除在外。所用的石头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形状美、质地好的石头,将这些石头排列组合,并在它们周围铺上清白的砂粒,白砂粒表面梳耙出圆形或长形的条纹。其中的石头代表山、岛屿或船只,白砂粒代表水流或水洼,沙上的条纹则代表水流动时的波纹。人们把这种仅靠石头来再现山和水的微型景观称作“枯山水”或“石庭”。

枯山水在室町时代最初是作为禅宗寺院的庭院而出现的,它的制作者就是禅僧们。当时日本的禅宗寺院就像欧洲修道院一样,僧侣们每天都得按照严格的戒律生活。他们在封闭的环境里以观赏枯山水来安神养眼,或面对枯山水坐禅冥想,修行练道以求达悟。

日本的“枯山水”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京都的龙安寺石庭,它建造于室町时代末期。那里没有一草一木,在屋前一块约一百坪的长方形空地上平整地铺上白色的砂粒,砂粒上描划出水的波纹,十五个大小不一的岩石不规则地排列在白砂之中。其景观有点像浮出海面的岛屿,从前人们称这座庭园为“虎子渡水庭”,传说它反映的是几只小老虎在父母的带领下渡水的情景。

笔者曾两度去过龙安寺。十几年前第一次去时,脑子里对枯山水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只感到奇怪,这么一个光秃秃的庭园为何会吸引如此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而且一些人面对庭园一坐就是好长时间,真不明白他们在看什么呢!5年前我再去龙安寺时,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我事先对枯山水有了一定的研究,甚至喜欢上了这种独特的庭园景观,在我现在的北京住家小院的布置上我还采用了一些枯山水的元素。当我重新面对龙安寺的石庭时,不由自主地也静坐了下来,让思绪来了一次随意的展开。那是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也只有你自己身临其境,坐下来静静观望、细细琢磨,或许才有所感悟。人们都说龙安寺石庭所包含的意味难以琢磨,也正因为它难以琢磨,才感觉它有一种深奥的精神存在其中。因此可以说龙安寺石庭是日本最神秘莫测、也是最值得细细琢磨的庭园。

关于枯山水的起源,还有其它几种说法,我也将其归纳如下,提供给读者参考。其一是,有的日本禅僧去中国留学,学成归国时带回一些中国的水墨画,有心人将这种水墨画的表现手法运用在了庭园的制作上,从而诞生了枯山水。其二是,室町时代,在以将军为首的贵族之中,流行一种叫做“盆石”的游戏。就是将形状好看、质地优良的石头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摆放在盆子里。有人将这种盆石的景观加以扩大就成了枯山水庭园。其三是,日本之所以出现这种清一色石头的庭园,是与日本人自古以来崇尚自然的心境有关。日本人认为古木、大树、巨石以及形状好看的岩石都是神圣之物,它们之中存在着自然的精灵,必须给予珍爱与祝福。具有精灵的石头叫做“岩座”,即使是当代也被一些地方的人们奉为神灵之物而予以珍护。这种对岩石的爱和信仰也是产生石庭的一个原动力吧!

去年年末,我去东京银座的电通大楼里吃饭,在刚一进门的大厅中间,一组现代雕塑吸引了我,仔细一看,是一块黑色的巨型大理石版。光滑的表面刻着一道道长短不一的条纹,几块形状不同的大理石(有半圆形的、有锥形的、也有不规则的),从平石板上冒了出来。我越看越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了!这不就是枯山水吗?它是一种抽象的、变了形的枯山水,是古代枯山水的现代艺术版。感兴趣的朋友,你不妨也去银座的电通大楼看一看,验证一下我的观察是否正确。

(游记由中国日企电讯提供)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