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过去式中的哈瓦那(2)
1 | 2 |
古巴某教堂
古巴特有椰子的士
古巴手工制品
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一样,古巴的生活供给全部凭票供应,但数量及其有限。国家提供的粮票只够十至十四天的基本饮食,以一个家庭为例,只能得到一瓶食用油,80克面包,一袋面粉,而肥皂、火柴等日用品都是一块或一盒,如果要有更多的需要就必须用可兑换比索到黑市去购买了,价格很高。在古巴生活了近5年的韩爽说:“在黑市买卖食品是犯罪行为,如果抓到是要坐牢的。”在古巴,人们的标准工资大约是410比索,一罐啤酒的价格大约是24个可兑换比索,生活压力可想而知。据称,不少人冒着偷渡的危险逃离这里,或是争取与外国人结婚,这种事情在哈瓦那计划每天都会发生。
也许当过古巴银行总裁的切·格瓦拉不会想到,59年后的今天,一枚市值2比索的印有自己头像的纪念章却被摊贩以同样价格的可兑换比索高价出售。他更不会想到,虽然美国人依然被禁足前往古巴,但每年至少有200多万的西方游客通过欧洲和加拿大来到哈瓦那。
莫拉是《格拉玛》报的一名记者,在当地,该报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人民日报》。同国内记者差不多,莫拉的收入虽然达不到富有,但是达到小康水平不成问题。“在劳尔上台之前,人们是不能购买手机、电脑和一些家电产品的,即使能够申请到购买许可也必须挂在外国人名下。”莫拉说,“新政府正式上任后不久,一系列影响古巴人生活的政策相继出台,手机和家电的购买限制被废除,不久前,美国的新闻媒体刊登了古巴市民疯狂抢购电器的新闻,现在我已经买了两部手机。”虽然,手机的费用已经降低到之前的一半,但是对于平均工资只有400多比索的老百姓来说,有能力支付的还属少数,而且通讯费和话费就要花去大部分费用。随着委内瑞拉石油援助的持续,古巴的电力供应在今年有所好转,空调、微波炉、电烤箱等大功率电器也将逐步向市场开发。
除了电器上的宽松政策外,现在的古巴已经可以购买产自59年之后的汽车了。在哈瓦那,随处可见产自美国数十年前的老爷车,这些外观招摇色彩鲜艳的古董车早已是哈瓦那风情的一部分,但这些老汽车之所以存在,于古巴人对古董车的喜好毫无关联。之前政府规定,个人买车只能选择1959年之前生产的,克里斯蒂经常抱怨自己的这辆54年款的雪弗兰轿车“我宁愿加点钱换一辆高尔。”克里斯蒂说,“1959年之前产的汽车属于国有财产,所有权只能在家庭内部转换,但是在黑市却没有所有权的限制,不过价格并不便宜,一辆50年代的吉普车要7000多美金,而一辆80年代的奔驰更是开到35000美元的天价。”在哈瓦那,一切和汽车有关的收入都归为国有,就连出租车的打表金额也要上缴一半,所以当地出租司机鲜有上车就打表的习惯。
在过去的50年里,卡斯特罗以强硬的姿态统治着古巴。互联网和全球化风潮,一切与当地人无关,只有少数人才可以拥有移动电话和电脑。随着劳尔的上台和奥巴马政府伸出的橄榄枝,一系列新政策得以实施,没有经历过古巴革命的年青人开始对西方世界的政治形态和生活方式抱有更多的向往。因为电力的紧缺,夜幕下的哈瓦那显得有些寂静,莫罗城堡的礼炮声宣告着一天的结束,人潮的溪流逐渐散去……
1 | 2 |

- · 在美国村舍做客 | 2010-02-05
- · 遇见奥巴马 | 2010-01-26
- · 淡淡的里昂 | 2010-01-05
- · 平易近人的房车 | 2009-12-17
- · 冲绳:日本海上的香格里拉 | 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