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星巴克内景
记者 汤向阳 早就听说曼谷是购物天堂,几乎所有种类的商品都是物美价廉。到曼谷以后发现果然如此。 但是,除了化妆品便宜之外,泰国其他方面的消费并不比北京划算很多。更关键的是,身为“老外”,在泰国消费还有诸多“陷阱”。
便宜的化妆品
化妆品,尤其是进口化妆品,几乎是所有来曼谷的国人必购商品。受益于泰国的低关税政策,它们的价格实在太诱人了。以巴黎欧莱雅为例,同样一款珍玺雪颜眼霜,国内的价格是190元,在这里只需450泰铢,相当于100元左右。
除了比中国便宜,泰国的化妆品价格甚至比越南还实惠。有越南朋友告诉我,她在越南购买MAYBELINE B.BCream的价格大概是10美元。但是在泰国,只要159泰铢,也就是不到7美元。
除了低关税造就的便宜化妆品,泰国本身也是众多国际品牌化妆品的生产基地,这也促使它们的价格相较于其他国家来得更低。比如说妮维雅,不仅供给泰国本地市场,也远销国际市场。在北京时,我就观察到,相当一部分商场销售的妮维雅唇膏、面霜等都是“泰国制造”。
有泰国朋友告诉我,其实当地商场出售的外国品牌化妆品大部分都是销给前来旅游度假、甚至专程购物的“老外”。泰国本地的植物系列化妆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并不输那些国际品牌。来曼谷第一周,我特意在周边的几大商场和超市的化妆品区转了个遍。据我观察,至少从货品种类和数量来看,货架上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几乎是平分秋色。比如泰国生产的薰衣草香皂、纤维系列洗面奶、花瓣润肤系列等都在货架上排得满满当当,其价格也颇为实惠。比如一块普通大小的薰衣草香皂售价是17泰铢,也就是不到4块钱。
最简陋的星巴克
跟化妆品一样,泰国的星巴克咖啡也颇为便宜。我们去的那家位于曼谷Central Plaza 内。一行四人,一共点了两份大杯卡布奇诺,一份中杯冰咖啡,一份小杯热巧,加起来的开销是443泰铢,相当于人民币100元。
也许是因为价格相对低廉,这家星巴克远没有城市白领咖啡馆所应有的小资情调。只提供木质桌椅,没有沙发,更没有包间;没有音乐,也没有免费的网络。虽然咖啡味道还算地道,但是这样的硬件设施,恐怕没有办法吸引早已经习惯沙发软椅的中国年轻顾客了。
疯狂的泰信
抵达曼谷第二天,早起第一件事便是寻找卖方便打国际长途的电话卡。
过程并不费劲。就在酒店旁边的商场二楼,那个颇有福相的老板卖了一个200泰铢的手机卡给我。按照他的要求,我又充值了300泰铢。手机卡说明书上写着国际长途一泰铢一分钟,算上卖卡的钱也就等同于100块钱打300分钟电话。想想在北京打市话也得两毛多一分钟,觉得真是划算到家了。
买了当时就打电话回家报平安。信号不错,皆大欢喜。
当晚室友抵达曼谷。这个23岁的越南小姑娘行李都不收拾就直接要我带她去买电话卡:她要给男友打电话。 我义不容辞陪她去了。
还是同一家店,只是招呼我们的人变成了一对年轻男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小姑娘长得比我更像泰国本地人,给她的价格居然缩水了一大半:只要50泰铢!
My God! 这到底怎么回事?
用英文夹杂着手势还有不时蹦出来的中文,我们跟这对年轻人交涉了半天也没个结果:对方除了微笑就是殷勤,根本没明白眼前这两“老外”在纠结什么!
但是,还有更让人抓狂的:
当晚睡前,越南小姑娘给男友打了几通电话还不过瘾,开始发短信。没过两分钟,玩得正高兴的她突然开始尖叫:
汤,我手机没钱了!
怎么可能?你不是刚才充了150泰铢吗?才打了不到一个小时而已!
是的,可是刚刚(泰国电信)发来短信,说我的账户余额不足5泰铢了!
啊?怎么会这样?
因为一条短信要35泰铢!
啊???
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贵的手机短信了。
那一刻,我无比感激并思念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感谢他们!
(1 泰铢(THB) = 0.2132 人民币(CNY))
- 印象泰国(一)初来乍到 2011-05-20
-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经 2011-05-13
- 中免:三亚免税店卖过期化妆品系监管不力 2011-05-10
- 商务旅行的危害 2011-05-10
- 旅行的装备 201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