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气喘吁吁》:穿商业外套的实验片

订阅
2009-09-15
曾榛

特约作者 曾榛 上映后被骂的国产片很多,但像《气喘吁吁》这样让观众看得咬牙切齿、纷纷退票;让媒体看得一边倒口诛笔伐;让主演忙不迭和导演、制片方“划清界限”的电影,却实属罕见。

其实,郑重作为一个导演,想拍一部先锋试验片,天经地义;葛优尽管是个喜剧明星,但偶尔尝试一下另类角色也无可厚非;不过,投资方明知道《气喘吁吁》是一部小众实验电影却掖着不说,反而在宣传上误导观众,就有些难以原谅了。看到诸如“葛大爷驾到”、“连环骗局中国众老千美国抄底,金融海啸美国老骗子中国扎钱”、“09黑色喜剧力作”等宣传语,谁都会以为这是一部商业化的“葛式喜剧”,于是冲着葛大爷的名号买了票。

可一进影院就蒙了。晃动的画面、阴沉的色调、歇斯底里的对白、疯狂切换的场景、焦躁抓狂的气氛,完全没有“葛式喜剧”的影儿,整个一副先锋实验电影的做派。葛优在戏里毫无发挥喜剧才能的空间,不多的戏份给剪辑得支离破碎,连演技也没什么余地施展。更让观众抓狂的是,看不了喜剧也罢,你倒是把故事给讲明白了,可90%的人到片尾萨顶顶出来唱歌时还对剧情一头雾水。笔者亲历放的一场放映,从头到尾没有一次笑声,中途不少人忍不住离场,留下的不是睡着了,就是边看边骂,有的人甚至走影厅就冲还在排队买票的人喊:“别买了,根本看不懂!”尽管《气喘吁吁》依然收获了4000万的票房,但掏钱的观众都感觉“被骗了”。好比你走进一个挂着“正宗川菜”招牌的餐厅,端上桌的却是东北乱炖,无论味道如何都会拍桌子。

《气喘吁吁》的确拍得很晦涩,但如果我们不把它当一部喜剧片,而是作为“心理实验片”来看,也不是完全不知所云。葛优饰演的李强其实是一个家庭和事业内忧外患,备受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的中年男人——儿子叛逆、老婆多疑、公司欠债、身体疑似得了绝症;破产奶酪商弗兰克的情况基本是“美国版李强”;刘桦饰演的山西煤老板看似富有、风光,可实际却因矿难潜逃在外……他们怀揣着各自的难言之隐,拼命寻找出路,都企图利用对方摆脱困境,哪知道全是一群倒霉蛋,谁也救不了谁。影片快速地在各个场景和情结之间切换,大量使用不稳定镜头,对白抓狂而夸张的对白,人物神态扭曲而焦虑……导演试图用这些影像手法来营造一种“气喘吁吁”的氛围,表现在都市生活中的人们压抑、沉重、焦躁、疯狂、绝望的心理状态。这本是个很能出彩的故事,只是由于郑重功力有限,没有把这个题材玩儿出感觉。

《气喘吁吁》的“可恨”之处,不在于它多么先锋和实验,而在于这样一部实验性电影竟然以一种商业片的姿态误导观众,不但在商业院线上映,卖的还是商业片的票价。作为商业片,《气喘吁吁》无疑是部烂片,但作为实验电影,却并非毫无价值,而且不会没有观众。试想,如果《气喘吁吁》能避开在主流商业院线,在专门放映非主流影片的影院小规模上映,老老实实作宣传,票价相应降低一些,观众就不至于那么愤慨了。这样的院线在欧美非常普遍,它们被称为艺术院线或非主流院线,受到国家或社会团体的资金、政策扶持。遗憾的是,如今的中国观众没有选择的余地,在电影院能看到的只有商业片,或者像《气喘吁吁》这样的伪商业片。如果中国的电影市场能建立起商业和艺术两套院线,让商业片和艺术片各行其道,让观众自主选择,《气喘吁吁》这样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宣传恐怕也就不会出现,观众也就不会拿商业片的戒尺去苛责一部实验电影了。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