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龙高手,简单爱
杨婷婷
10:46
2010-05-25
订阅

杨婷婷/文 与阿凡达相比,《驯龙高手》在宣传上就低调多了,理想主义作坊式的梦工厂显然没法和财大气粗的福克斯公司相比。想要取得阿凡达一样的票房成绩显然很难,不过梦工厂凭借自己一向擅长的温馨又美好的风格,赢得的口碑也与阿凡达不相上下。

作为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忠实推行者,好莱坞的每一部片子都坚定不移地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表达爱。我始终坚信,任何一部好的电影作品背后不能只有技术撑腰,首先要内核饱满逻辑通畅,否则就会沦为《十面埋伏》甚至是《夜宴》这样图有其表的烂片。

无论是《驯龙高手》还是《阿凡达》,他们都熟练地运用着美国主流电影最简单的叙事模式,有正义有邪恶,邪恶或许会一时占得上风,但正义必将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另一部大片《变形金刚》走的同样是这个路线。

有时候,我会觉得,美国导演们都疯了吗?他们如此热衷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类似的世界,然后再把里面搞得天翻地覆,是因为美国观众简单呢,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为什么在主流商业院线上看到的常常是这些不用大脑思考、讲究特效,但还是会让入戏的观众流下泪的电影来呢?即使是一些文艺小片,也是《朱诺》或者《阳光小美女》这种清新欢乐打动人的小片呢。

或许是因为美国人的生活压力小,电影已经成了纯粹的娱乐商品。导演们知道自己应当肩负什么样的责任,提供什么样的功能,更何况,电影里宣扬的都没错,至少你会对这个世界更有信心。

再反观无论是中国的电视剧还是电影,我们不仅最擅长表现贫穷,我们还是对厚黑学最有研究的民族。我们的电影里充斥着算计、阴谋、背叛,我们在电影里看到感情靠不住,亲人也不值得信赖,承诺是被时代唾弃鄙夷的名词。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这个社会的现象也无能为力。我们从电影里想得到的,有时候甚至是一些下三滥的生存之道,社会没让我们单纯,我们甚至从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也得不到快乐。最可怕的是,如果中国电影里有了美国电影那样的剧情,往往还会被观众认为肤浅幼稚。

一开始听到《驯龙高手》这个名字,以为是一部火爆、刺激的讲究一个驯龙人有多么通天的能耐,看到英文名《how to trrain your dragon》看完电影,才觉得这个译名真是深得中国人口味,我们太习惯看这些从字面就透露着英雄主义的电影了,比如《杀破狼》,《精武英雄》,所以当初《叶问》成为黑马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在电影的好口碑传播开前,没人会知道叶问和霍元甲他们一样是个能打洋人的英雄啊。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可以直译成为,如何训练你的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龙是一个神气的灵性的动物,各地龙王庙的修建能看出龙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多么巨大的作用,这样一个虚拟不存在的动物,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我们一直把它视为控制着我们国运的神。这电影不同,除了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龙会飞,龙会喷火,好玩的是龙会抓羊,村里的人们为了自保,只好和龙战斗。

每个人都把龙视为邪恶之物,只有那个部落酋长的儿子小嗝嗝,从“夜煞”(最凶恶的龙)眼中看到了恐惧,他放了这只可怕的龙,把刀子扔下,伸出手去抚摸它和它沟通,这一切和阿凡达的故事又有什么区别,纳美人在挑选自己的坐骑前,都要先用尾巴和那些鸟兽进行对接,只有两者心灵相通,才能合力配合在天空飞行。

所以,最后只有这个小嗝嗝成了所谓的驯龙高手,事实上,他驯了吗?与其说是驯,不如说是帮助,即使他在“夜煞”身上装上了自制的飞行器,可对于失去半只羽翼的它来说,没有这只人造的翅膀,它也只能死。小嗝嗝击中了夜煞,最后又是它帮助夜煞重新回到天空,你很难不佩服,这是一个小孩子做出具有担当的选择,他愿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仅这一点,又足以让许多成年人汗颜。

小男孩的父亲是一个按照故事逻辑造出来的角色,电影需要一个执迷不悟但又称不上绝对坏的人。他们的心里装满的都是爱,这种爱不畸形,不狭隘,一个人首先要爱它的世界,就要平等地去看待这个世界其它一切,如同你要对着弱势的动物放下屠刀,就像变形金刚里SAM对大黄蜂的不离不弃一样。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