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谁发出睡眠信号?
经济观察报 小庄/文 古希腊人委任一位名为修普诺斯的神掌管睡眠大计,据说他长着一对翅膀,用手中的令牌来发动让人入眠的指令。他平日居住在黑洞穴里,和死神达纳特斯二人为黑夜女神尼克斯所生的一对双生子,不过究竟父亲是谁则信息不详,一说尼克斯进行了自体繁殖,一说她和黑暗之神厄瑞玻斯有染怀上了身孕。从中不难看出,睡眠自古和黑暗、死亡相连,当时的人甚至将其与剥夺意志混为一谈,认为是某种外界力量将人类思考的能力短暂地拿走了。修普诺斯执行主业的同时也有兼职——主管人间的快乐和自在,因为只有睡得好的人才会真正快乐与自在;那些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人,定然是痛苦的或即将面临死亡。
“蒸汽说”、“血液说”与“毒素说”
放在今天来看,那些因恋爱或中六合彩而整夜亢奋的人显然不在此列,而注射吗啡的人则更要特殊处理。不过显然,纯朴的古希腊人还不足以想到这些复杂的意外。
据记载,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阿尔克迈翁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解剖实验的人,他提出的一项关于睡眠如何形成的理论让这个生理现象摆脱了神祗说的引导,稍稍走上科学之路。他认为,由于血液从体表血管回缩至身体内部,导致了睡眠的出现,等到血液回到体表则将引发清醒,并进一步认为体表缺少了血液后人就无法动弹以至于失去感觉。之后又产生了一系列的血液睡眠新说,比如有人提出是血液温度下降导致了睡眠,而上升造成了醒转。
不过当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对睡眠问题产生兴趣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微妙变化。他认为心脏是身体感觉的中心,也最有资格担任睡眠的主导器官,接下去对于入眠过程的阐述更有些神乎其神:食物消化时会产生高热量,因此有蒸汽从胃部上升,聚积于脑袋。等头脑冷却下来,蒸汽便凝结向下,使得心脏冷却,这就是睡眠的开始。后世哲学家柏拉图以及名医盖伦同意从胃里产生的蒸汽抵达大脑产生凝结的说法,但也存在异议,认为蒸汽凝结后不需要沉到心脏里面去,而是就近堵塞了大脑中的小孔,使得脑与身体的其他部分产生隔离,由此人也就睡着了。后世有人将蒸汽说加以完善,产生了蒸汽睡眠新说:睡眠的质量与长短与上升至脑的蒸汽种类及组成有关。这似乎可以解释一点:人饱餐一顿后缘何会睡得又香又沉?完全是充足的蒸汽量所致。
由于几位大人物力挺,“蒸汽说”在西方世界风行了将近2000年之久,直至十八九世纪,“血液说”才卷土重来,而且鲜明地分为两派:一派宣称睡眠是脑中缺血所致;而另一派认为睡眠是由于脑中血液过多所导致。缺血派的辩词是,“睡着时人脑苍白且缩小,清醒时则充满血液、颜色发深”,溢血派反驳道“睡着的人脑隆起且色深,清醒时则缩小”。两方吵得煞有其事剑拔弩张,放至今日,稍微有点生理学基础的人都可以去羞辱他们——喂,你们知不知道一种叫做神经的东西?大脑里面有多少血由它们说了算,和清醒、沉睡并不搭界。
到了十九世纪,一种“毒素说”也冒了出来。一群法国医生做了一个奇怪的实验:从长期剥夺睡眠的狗的脑袋中抽出脑脊髓液,然后注射到别的狗身上,造成后者呼呼大睡。因而他们断定,从失眠狗脑中取出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睡眠毒素,才具有此类功效。毒素被认为是人在日常新陈代谢下累积的产物,到了一定阈值就引发睡眠。
睡眠谜案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场嗜睡病的罕见流行,终于为认识睡眠现象重新带来一场革命。
先介绍一下其中的关键人物,康斯坦丁·冯·埃科诺莫。1876年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埃科诺莫,年轻时曾先后在奥地利、法国和德国求学,后定居于维也纳行医,这个人身上颇有些不安分的东西,除去是一位成功的神经精神科医师之外,也是一位研究热气球和飞机的飞行先驱,也许正是这种特质决定了他能够打破旧学说的藩篱,得到更接近事物本质的看法。
1916年冬天,一种奇怪的病症突然在欧洲西部广泛爆发,次年1月,埃科诺莫诊所中第一次收下患有此病的患者:发着高烧、有幻觉、视力减弱和严重嗜睡,随后很快又来了6个。1918年,此病由法国、奥地利和英国传播到德国和北美,次年袭卷整个欧洲,并波及加拿大、中美洲和印度,之后是日本和非洲。有文献记载,1917年到1927年间中国也有超过6.5万人得此病。此病以侵害年轻人为主,死亡率在40%左右,在它为期10年的肆虐中全世界有数百万人因此丧生。由于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当时很多医生做出多种诊断,从精神分裂症到帕金森病都有。
埃科诺莫却独具慧眼和勇气,在1917年5月发表论文宣称这是一种新的疾病,嗜睡病,或脑炎嗜睡。其中写道,这些病例共有的特征是严重的睡眠紊乱,表现为持续数周或者数月的过度睡眠,直至完全缺乏睡眠而死去。他前后共发表了27篇文章来描述此病,最终这种疾病以他的名字命名,“埃科诺莫氏病”。这种疾病对睡眠的影响十分显著:大约1/3的患者长期昏睡,无法唤醒,多数会在睡眠中死去;另一些人则患有相反的症状——即使在药物帮助下也不能入睡;也有人会昏昏沉沉几年后清醒过来,据说有一位在1969年短暂苏醒时,自认仍然身处于昏迷开始的1926年。
埃科诺莫对死于嗜眠病的病人进行了大脑解剖,发现其中均有损伤迹象,损伤往往位于相同的靠近下丘脑的区域,这一脑中枢还负责饮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更具体一点,当临床症状表现为过度睡眠时,损伤便出现在下丘脑后部;表现为缺乏睡眠时,损伤主要出现在下丘脑前区。他由此推断毗邻下丘脑的脑区与睡眠控制有关,此即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们都没弄明白的答案——掌管“睡眠”的不是气也不是血,却是人们清醒时用于“胡思乱想”、拥有道道灰白沟壑的部分。和人类有着控制语言、听觉或视觉的中枢一样,大脑中同样有控制睡眠的中枢,它一旦兴奋就将引起睡眠。
不得不感喟的是,“睡眠中枢”的发现是以一场几百万人生命为代价的自然实验换来的。囿于时代,埃科诺莫还不能将这个实验加以深入。他意识到这个中枢对由清醒向睡眠转变时所发生的神经、身体和行为的变化负有重大责任,并假设清醒时产生的化合物“催眠毒素”会激活睡眠中枢,而睡眠的主要功能就是阻止这种毒素去危害大脑。但所有这一切,并没法用实证来证明。
1927年,就像突然出现一样,嗜睡病又突然神秘消失了,到了1935年后几乎销声匿迹。这个事件迄今仍可称医学史上一桩谜案,中间诸多细节已难探究竟——比如该病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均符合典型的病毒感染,但造成感染的病毒一直没有找到,真相会不会永远沉寂?或多少年之后,借由一场卷土重来才有机会重新认识它?
后世关于脑电波的睡眠研究会在埃科诺莫的基础上,朝着一个更加明晰而正确的方向延续。近年来,科学家更从生理节律和体内平衡两个角度,开展了无数模型假设和实验求证,那,将是另外一些故事。

- · 南非Discovery集团拟认购平安健康险新股24.99% | 2009-12-02
- · 健康产品百强企业明年4月揭晓 | 2009-12-01
- · 遭遇甲流阴影 | 2009-11-12
- · 人保健康前三季度保费收入44.69亿 | 2009-10-27
- · 光脚跑步更健康? | 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