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塔给当时整个欧洲建筑界的震撼是颠覆性的。它位于日本国铁横滨线的下风口,高21米,外观是铝制板的质地,就像城市里的巨大镜子,天气阴晴一一浮现,而逆光看又可以完全看清内在的肌理和结构,到了夜里,内部的1200盏迷你灯和其他各色灯饰会随着周围噪音、风速的不同而变换明暗光线,又因为通体圆润、线条柔和,被视为是“软建筑”的代表——一个软字,把建筑的钢筋水泥感消解了不少。
“我们对墙的着迷,已经被对建筑的开敞和透明的追求所取代,去积极面对外面的世界。”在找到这个方向后,伊东丰雄用1993年的长野县美术馆、2001年的仙台媒体中心(sendaimediatheque)以及之后的东京MIKI-MOTO大厦、表参道的TOD’S大厦、西班牙托雷维耶哈休闲公园(Relax-ationParkinTorrevieja)等作品诠释了自己的建筑哲学。
让建筑活起来
仙台媒体中心的念头起源于一只鱼缸,几乎看不到任何墙体,行走在玻璃大厦里的直径在2米到9米之间的管道就是“水草”,电梯与空调设备藏在其中;面朝地中海的托雷维耶哈公园干脆就是几只贝壳,螺旋的纹路顺着周围的沙滩方向蜿蜒;表参道的TOD’S店铺则和街道上的榉树形神相似,建筑与植物都拥有向上生长的枝节,充满生命感;MIKIMOTO大厦简直就是一块放大的乳酪,而这种镂空式的外观也出现在了伊东后来设计的家具柜子上;就连这一次在新加坡做的商业住宅项目,伊东也是将几座住宅楼按照树干的形状排列开来,中间以一条水道代替主干,俯视下来,嘉茂园就是乌节路与欧思礼路之间的一棵树。
用铝制板、混凝土和玻璃做成的建筑,被形容成鱼缸、水草、贝壳、榉树和乳酪这样的动物、植物和食物,它的生命力一定不容小觑。
如何让建筑更有生命力,如何更好地和周围环境融合、和使用它的人们相融合,是这几年建筑师们最常谈到的问题,而伊东先生早已找到他的方向。项目甲方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让他在一些竞标中受挫。2004年,伊东丰雄在比利时参加一个设计竞赛,音乐厅的位置是被运河环绕着,加上比利时经常有街头音乐会,伊东就把欧洲的街头音乐集会的传统放进了设计,“一提到音乐会就算封闭的,而我希望可以从任何方向进入这个建筑里,进入音乐里。”后来这个方案没有通过,可伊东丰雄在上海演讲时,仍然空出时间,讲了这个“失败”的案例。
慢下来,是必须的
所以,打破对墙壁的依赖,对建筑师来说需要勇气与能力。除此之外,对伊东丰雄来说,“慢”也是必须的。
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来中国做项目?难道是因为央视新址的投标失败?”
伊东说,一是他的项目都比较小,而中国请国外设计师的多是大项目;二是他担心中国太快,他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仙台媒体中心耗时6年,西班牙的项目也有8年之久,做嘉茂园的设计时,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往返东京和新加坡三四次,这还不包括永泰的副主席郑维荣自行前往东京伊东丰雄工作室的次数。这个速度和频率,的确是不属于中国的。可能在2003年竞标央视新址失利后,伊东对这里的建筑现状有了更深的认知。
到底是功能性与人的舒适性更重要,还是建筑的外观象征意义更稀罕,这个问题没有正解,只能由这座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时刻来决定,它到底需要哪一种建筑。
“城市是时间的累积,不是简单的拆了旧的,盖上新的,就是城市的进步,而是在长时间的叠加中,让城市的层次丰富起来。”
“慢下来”在伊东丰雄这里的写照是:1971年成立建筑师事务所,20多年来接的都是小项目,却也当作大项目认真地做,1986年之前,谁会想到一个神奈川县21米高的塔,会成为传世之作?
- 去年中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40.8亿平方米 2010-09-21
- 时装设计师王巍 2010-09-07
- 27家温州民企搭伙 自组财团不碰“新36条” 2010-08-19
- 一场秀,可以有多好玩 2010-08-17
- “长寿”的西方建筑师 201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