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连载三:晋商之死(3)

订阅
11:48
2009-12-16
木萱子
 1  |  2  |  3 

晋商与政府之间的结托关系,表现形式很多,如明代扬州盐商,商籍有山西而无安徽,正是晋商与政府有着特殊关系,政府优待晋商而歧视徽商之明证。入清后,晋商在政治方面的优势依然没有动摇。徽商为了争取上风,不得不采取交际方式笼络政府官员。在这方面,晋商不仅毫不逊色,而且自有独到之处,以致与政府达到如胶似漆的地步。对于有希望科中之省试和入都应试者,其沿途川资,可由山西票号汇兑,川资不足可由票号借款。对于有衔无职的官员,如果有相当希望、靠得住的人,票号也予以垫款,代他运动官职。既放外官,而无旅费赴任者,票号也可先行垫支。《山西票号资料集·书简篇》有如下记载:

道光二十四年(1844)蔚泰厚票号苏州分号致京都分号信称:“又复开去王家言老爷三代单一纸,恐前信迟延,耽误伊功名大事。”“今封去黄国校、朱锦文二位捐从九品职三代各一纸,查收递捐。”“今封去周学浩兄,由俊秀捐从九职,黄伟、司霭云二位由俊秀捐监生履历各一纸,查收递捐。”蔚泰厚京都分号复苏州分号信称:“所有李北春兄等之功名,均已递捐,伊用过咱平定银一百四十七两零八分,黄伟、司霭云二位各用银一百四十五两零八分,周学浩、郑锡周二位各用银一百一十八两四钱”。

人常说,要从娃娃抓起。晋商票号替上述人索取功名或官职之人垫付活动银两,就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办法。现在花点钱,花点小钱,图的就是日后的超值回报。从根儿上说,清政府的一些官员在先天上就离不开晋商。一些穷儒寒士完全是靠着晋商的经济资助才得以进京应试,考中后又靠晋商利用他们的种种关系尤其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代为活动,使自己顺利地走马上任,然后又由晋商再想方设法帮助自己放任外官,上任之前准备盘费,上任之后打点上司、修建公馆、雇佣下人等等大量花费都要靠晋商帮忙,这些曾经受到晋商惠赐、帮助的儒士人一旦走上官场得志到位,在晋商票号所经营业务上怎能不予以照顾与关照呢?中国人嘛,最讲究的就是人情,有情不还非君子。

不仅仅如此,如果说这是做隐形的投资,那么,山西票号还直接赤裸裸为一些人代办代垫捐纳官职。咸丰时,清政府为筹集军饷,大开捐纳鬻官之门,规定文官可至道台,武官可至游击、京堂二品、各部郎中,鬻实官和虚衔。长期结营官僚的山西票号自然是占尽先机,抓住时机乘机居间揽办,对捐官者票号予以保守秘密,而票号也得到了官僚的庇护。已捐虚衔者,为了取得实职,还要靠票号为其打听消息,如某地官位有缺,如何运动,打通关节。已放实官者,为了取得更高一级的职务,亦请票号代办“印结”。所谓印结,实际就是一种签有印鉴的证明文书。票号上结尚书、郎中,下交门房、库兵,手续娴熟,能够办通捐纳。票号平时自亲兵至郎中,分别等级行贿,逢年过节必赠款送礼,腊月二十到除夕,每日两三辆轿车专门拉包送礼,自管事至老妈子,都有名单按名赠送。对王公大臣,均在“相公”处殷勤接待。所谓相公地方,乃是布置精致、雅静,招待周到之处。因为王公大臣绝对不到妓馆等下流交际场所,这些地方高位者不敢涉足,所以就有了“相公”地方。

聪明人做事,向来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更何况历经磨炼的晋商。既然能给别人捐款买官,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呢?于是,一大批晋商赤膊上阵当官为仕了。据山西巡抚哈芬、恒春、王庆云等奏折不完全统计,日升昌、元丰玖、志成信、协同庆、协和信、蔚泰厚等票号的财东和主要经理人员,都捐纳银两,买有各级职衔。据清档记载,太谷志成信票号财东,议叙员外郎、监生,着实赏给举人,仍留员外郎衔,并赏戴花翎;另一人议叙守备职衔,着注守备衔,作为贡生,以道员分发陕西分缺先补用,并赏戴花翎。太谷锦生润票号财东曹培滋,着以郎中不论单双月选用,并赏戴花翎。平遥日升昌票号财东李箴视,不仅自捐官衔,还给已死去的父亲、祖父、曾祖父捐衔,其兄弟七人及下一辈男子十二人均捐有文武头衔,李家的妇女均受封为宜人、夫人。平遥蔚字号首任经理毛鸿翙、从其父亲到玄孙五代三十一名男子均捐官“将军”、“大夫”,花翎顶戴,女子亦都为“夫人”、“恭人”。三晋源、百川通、长盛川票号财东祁县渠家:渠同海受武德骑尉守备衔、守御所“千总”;其子渠应璜,受朝议大夫、盐运使运同、直隶州州同;其孙渠长嬴,受朝议大夫、盐运使运同,妻孟、罗、马氏俱奉“恭人”。大德通、大德恒票号祁县乔家:乔景僖受花翎员外郎,乔景侃受花翎四品附贡生,乔景信受花翎二品衔补用道员,乔景监受花翎员外郎,兄弟十人均受花翎顶戴。天成事票号经理张河锦捐银450两,准为监生共赏给守御所千总衔。

尝到了甜头的山西票号,自然在发展业务上与达官贵人们进行深度的良性互动。给你一个小部分的名单,让各位看官知道晋商在官商结营方面是如何的才华横溢与畅通无阻。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称:

“票庄与官僚的私下交结,更多趣闻。……在京的几个大的票庄,拉拢王公大臣,在外省的码头,不啻为督抚的司库。”

最著名者,如蔚盛长交好庆亲王,百川通交好张之洞,协同庆交好董福祥,志成信交好粤海关监督某氏,大德通交结赵尔巽和庆亲王,三晋源交结岑春煊,日升昌交结历任粤海关监督、庆亲王、伦贝子、振贝子和赵舒翘等。大德通票号与曾任山西、四川巡抚的赵尔丰、九门提督马玉琨、山西巡抚岑春煊、丁宝铨都有密切往来。两湖总督端方曾在大德恒财东祁县乔家居住。合盛元票号汉口经理史锦刚是两湖总督瑞征的干儿子,总督府差役称史为“三少”,不敢直呼其名。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百川通广州分庄经理邢象宾是张府常客。袁世凯为了巴结北洋大臣李鸿章,是在三晋源票号经理的精心安排下,使袁在票号账房得以拜见李鸿章。同治年间,左宗棠收降董福祥,对董的军饷调拨需有人经办,遂与蔚丰厚票号商议,由蔚丰厚派人在迪化设立分号,经汇和收存童福祥军饷。

晋商琢磨结营官宦,官宦自然也会创造条件结识晋商,两者良好互动。不要看现在的官员为企业服务是政绩,在清朝,政府的官员更热衷于结交晋商,尤以结交票号商为实惠和时尚,私利不说,还可以借此树立自己的“亲民”官誉。清政府官员并不需避讳自己和晋商的来往,很多官员如左宗棠、李鸿章、岑春煊、端方甚至于庆亲王奕匡都和晋商过从甚密。朝廷的王公贵戚、达官显要以及各地的封疆大吏都和晋商票号掌柜们打得火热。

朋比为奸,互为利用,山西票号与官宦之间已经到了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的地步。政府的军事行动、皇帝外巡以及官员升降、调任等各种官场内幕消息,官员们就自然向晋商“透风”作为特别“关照”,而这些独家披露的信息背后自然是惊人的滚滚利润。大德通的掌柜高钰,在大德通干了50年,其中有20多年是当老大,以善于与高官交际出名。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大德通对于朝廷和战局的一举一动,掌握得十分清楚,甚至很多官吏要通过大德通,来了解朝廷和战局的动向。在慈禧西逃期间,高钰和随驾的内阁学士桂月亭联系紧密。有一天,桂月亭告诉高钰一个绝密的信息:“銮驾定于初八日启程,路至祁县,特此奉闻。”如此绝密的军情信息,高钰预先知闻,可见他与朝廷大员的关系有多铁。而大德通与朝廷关系的登峰造极,就是慈禧下榻在大德通票号,随驾的董福祥等大臣,则住在协同庆票号。到了1949年土地改革的时候,大德通票号的东家、祁县乔家堡的乔家女主人,还保存着慈禧在大德通住的时候,随手所赐的金钗。大德通票号在下一轮官银汇兑解禁的金融竞争中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抢占了先机。

当山西票号以各种方式与官宦成为“铁关系”之后,生意上的照顾自然在情理之中。于是个人存款、贿赂横财尽存票号,公款业务也照顾票号。清律回避制度规定官员不得在原籍任职,任职必须在原籍行省五百里之外,于是大部分官员都同专门办理汇兑业务的票号发生了联系,一些官员把贪污、搜刮来的赃款低息或无息存入票号,票号藉此利润颇丰,同时为这些官员的“隐私”严格保密,万一这些官员翻了车,晋商票号也会想尽办法让他们存在自己票号的款项安然无恙,晋商票号可以称得上是清政府官员们忠实的财务代理人。

发展到后期,清政府很多官员决定把一桩大业务交由谁家商号来办理甚至直接取决于谁家商号的“孝敬”丰厚。官员们得了晋商的好处,自然为其大开绿灯。个别官吏勾结晋商获取非法利润,比如利用公家银来获利,有的官吏甚至私下将官银支借给晋商商人最终下落不明。有些朝廷命官以上欺下,在地方官员面前为和自己交情好的商家撑腰做主,用自己的权力地位带来的威慑力量“罩”住他们。举几个鲜活的例子吧:张之洞因母守制三年后,从原籍赴京想谋取更高官位。张曾拜访日升昌票号,想借银十万两,日升昌因数目大未能爽快答复。张又改去协同庆票号,该号经理早已派人打听到张去日升昌之用意,对张的要求满口允承,并声称:十万银不算什么,但不可能一下用完,不如立个折子,用多少,取多少,不必限定数字。张闻言大喜。而经理的打算是,既拉拢住张,又看张究竟能出任什么官,借银也可随机应变。后来张放任两广总督,张便把两广财粮国税均交协同庆解交,协同庆因此三四年就盈利百万银两,协同庆也顺利地在两广设立分庄,拓展业务。

山西票号还为封建官吏窝藏赃款。如安徽芜湖道童瑶圃,在卸任还乡时,将搜刮来的十万两赃银,交蔚丰厚票号汇回重庆,每年支取一万两,十年交完,而不计利息。童瑶圃放弃利息,表面看来有些损失,实际上他是因为从数千里外运回重庆银十万两,不仅运费浩大,而且有风险,赃银一旦被人发觉或被御史弹劾,不但银子保不住,本人也会身陷囹圄,甚至遭杀身之祸,但与票号勾结起来,采取汇兑办法,则可保无虞。

山西票号利用其与封建官吏的交结,对扩大业务和谋取利润带来了好处。如各省解部款项,原来是由各省直接向中央户部解款。但是手续繁杂,户部财库人员常常挑剔、刁难。山西票号却不同,交款毫无阻挡。所以各省皆把通过山西票号解款,视为捷径。诸多高官达贵不仅让晋商票号经办汇兑公款,而且逐渐让他们参与地方收取赋税。

由于和朝廷、官员的深度勾结互为利用,“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垄断与利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商业领域,垄断一旦出现就必然伴随不公平竞争。晋商票号利用自己的官商勾结,最后不想发也由不了自己了。慈禧西逃回宫后,各省上交朝廷的官银、《辛丑条约》的赔款,达官显贵的私房钱潮水般流进了晋商们的票号,仅庚子赔款一项就10亿两白银。1900年到1910年十年间列强入侵,天下大乱商业萧条,按照常理,商家处境都应该十分艰难,但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晋商票号的利润收成却达到有票号以来的极盛时期。而我们的一些所谓学者在总结晋商衰败时说的是:战争让晋商票号伤了元气。呵呵。历史无言,而偏执学者“毁人不倦”。

就这样,晋商与政府、官员在长期的“合作”中各取所得、各获其利、互相支持,从而形成了一种三方互动的利益捆绑关系。

晋商通过和官员的合作降低和分散了许多商业风险,趋利避害,本无可厚非。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一再提到这句话,就是要让各位看官牢记这一点:商人本性为逐利,一切从此看便可释然。

官商相助,利益均沾,官员与晋商渐渐地形成了撕扯不开的复杂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为晋商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正如晋商研究人员范卫峰、郑华玲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的:官宦的深度接触,对官场的过于依附,使晋商渐渐失去了独立特行的本色,沦为“不敢对威权说不、又与威权交结、再受威权敲诈”的“弱势群体”。尽管那些身居平遥、祁县、太谷等偏远小城的总号大掌柜们曾经从容地借助官府的力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甚至一度风风光光地遥控过朝廷的显贵、左右过国家的大政方针,可当他们不再是纯粹的商人,而成了所谓的“龙代表官”、“龙代表商”,这种如胶似漆般的深层次官商勾结,便注定了当清朝政府灭亡之时,昔日风光无限的晋商也难逃随之土崩瓦解这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厄运。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清朝都被推翻了,依附于清廷的晋商还有立足之地么?《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商业的发展有其经济学的规律,政权并不能命令经济规律按它的意志运行,违背了规律,再大的辉煌也要“无可奈何花落去”。

问题还有另外一面:当官商勾结能产生暴利、产生垄断利润的时候,商人们需要做的是什么?肯定不是去辛苦地思考如何创新拓展、如何与时俱进。那么,长此以往,会是什么呢?历史最后以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了你我的答案:不能与时俱进,便被时代抛弃!晋商最后在现代银行进入中国时的表现正是活灵活现地演绎了这个结论。

问题还有第三个方面。中国商人往往有一个情结,就是当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其思想便会膨胀,膨胀到把自己的企业当作一个王国来管理,把自己及自己的企业看重到和国家的危亡生存维系在一起。别说当年的晋商,就是社会都发展到21世纪了,许多先辈都前赴后继了,我们的商人们还在干着同类的事情。举个例子,看看一些商人们的称呼:自己出去要被人称呼为主席;自己的办公室不叫办公室了,叫办公厅;自己的分公司不叫分公司了,叫华东指挥部,华南司令部……而当年的晋商亦是如此。

一位才气逼人,署名“小郦子”的女子在天涯社区如此感叹:“无疑,晋商是聪明的,在大多人选择去适应环境的时候,他们却独辟蹊径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为什么不呢?清入关的经费是靠了他们的赞助,清政府的巩固也离不开他们的经济支持,有这样良好的基础,就可以在清入关之后的二百年内,游刃有余地游走在商场和官场之间了。

“但正是这莫大的荣耀,让一部分晋商开始忘乎所以地叫嚣‘朝廷离不开我’,惊醒了权贵的不安与妒嫉。晋商说到底还是晋商,有其天真单纯的一面——始终以‘小我’的利益为其价值体现,远没有官场的野心与残酷。他们想得更多的不过是实在的看得见的利益,幻想依靠政府的‘情义’来获取尽可能大的商业利益。这是他们前所未有的局面,也是他们与封建政权休戚相关的根源。

“的确,走官商道路的确可以在短期内发达,但是其间充满风险,而且已经严重与道义相背离。赤裸裸的钱权交易,靠钱财发言,实际已是非常单薄脆弱,想玩官场的最终被官场所玩,想依赖官场的最终被官场所抛弃。

“所以,为自己的强大付出昂贵的代价,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诚哉斯言!官商勾结如胎记,记录着这个曾经最大的商帮兴起的机缘与特色,也折射出晋商百年辉煌背后的轨迹。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探寻出晋商兴衰的基因,而不是狂热地去将原因归结于其他。可悲的是,你看看一些所谓的学者,竟然将此“官商勾结”归结为“晋商成功的秘诀”。好一个“秘诀”!

(连载完)

相关资料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
附目录:

自序 祖上曾经阔过?!狂热的背后是一地鸡毛和无望式自慰

1 山西人为什么经商者多?要知道历代商人最低贱

2 晋人为什么走西口?考场失意地穷不养人

3 缘何性格多变又媚事权威?山西人经历太多的荣辱与惊吓

4 晋商天生就是吃资源的?你看运城的那湖盐啊

5 晋商如何跳龙门?依靠“官家”好做事

6 晋商的“胎记”是什么?官商勾结相伴行百年

7 晋商就是“黑社会”?一个商帮背后的组织管理

8 晋商最讲“信义”?两个字背后有多少惊心动魄

9 晋商头上有一根“签”?你看那股“九毛九”的劲儿

10 “根”出了问题?晋商不死那是不可能的

11 谁是“新晋商”?高举的这杆旗面向谁迎风而立?

12 哪里来的“新晋商”?立足的基础与环境存在吗?

13 缺失了什么?营养哪里来?新晋商如何速成?

14 “新晋商”“死去”或“逃亡”?百年颠覆安放不下祖先的神灵?

15 唱“辉煌”叹“牺牲”?谁掠夺走了“新晋商”的精气神?

16 谁在“妖魔化”“贬低”“新晋商”?什么样的呼声与思想在涌动?

17 从何“新”起?出路在何方?为什么要成为“新晋商”?

后记——打倒晋商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