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娜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1970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记者、畅销书作家、社会活动家、反全球化分子、电影制片人,以其对全球化的批判闻名于世。昔日是迷恋名牌的美少女,今日成为反思品牌文明最深刻、最重要的文化观察者。走访跨国企业在欧美、亚洲、非洲各地的作为,写成《NO LOGO》一书,引起全球广泛回响。
她被《泰晤士报》誉为“可能是三十五岁以下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士”,《纽约时报》亦成她“隐然是北美左派运动的代表”。在大卫`赫尔曼的《全球公共知识分子排行榜》中,克莱恩排行第11位,在世界公共知识分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者2007年所著《休克: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书,对新自由主义和芝加哥学派发起最有力的挑战,2009年赢得了首届华威奖,再次赢得巨大的声誉。
类别:经济政治
定价:45.00元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篇 两类医生的休克 研究和开发
第一章 酷刑实验室
第二章 另一类医生的休克
第二篇 初次测试 诞生的阵痛
第三章 休克状态
第四章 清洗石板
第五章 “完全无关”
第三篇 苟延的民主 法律制成的炸弹
第六章 因战争而获救
第七章 新休克医生
第八章 危机的用处
自由人的大谎言
在无数歌颂弗里德曼的文章中,几乎没有人提到休克与危机在宣扬他的世界观中扮演的角色。不过经济学家的疏漏反而提供了机会,让我们可以重述他宣扬的激进资本主义,如何在几乎全世界每个角落都变成政府正统思想的官方版说法。这是一段童话故事版的历史,洗净了与这支十字军紧密交织的所有暴力和压制,它也代表过去三十年来最成功的宣传手法。这个故事大致是这么说的:
弗里德曼奉献一生致力于一场思想上的和平之战,对抗那些相信政府有责任干预市场以减少伤害的人。他相信当政治人物开始听从新政与现代福利国家理论的建构者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时,历史便“走上错误的轨道”。1929年的市场崩盘创造了一股无可阻挡的共识,认为放任主义已经失败,政府必须干预经济以重新分配财富和规范企业。在放任主义黯淡无光的时期,共产主义征服了东方,西方信奉了福利国家的理念,经济民族主义在后殖民时代的南方生根,弗里德曼和他的导师哈耶克(Friedrich Hayek)耐心保护着纯正资本主义的火苗,不受凯恩斯信徒尝试聚积集体财富以建立正义社会的污染。
“以我所见,最大的错误是,”弗里德曼1975年写信给皮诺切特说,“以为可以用别人的钱来行善。”可惜很少人听进去,大多数人仍然坚持政府可以而且应该行善。1969年的《时代》杂志贬抑弗里德曼为“小丑或寄生虫”,只有少数人尊崇他是先知。
最后,当他在知识界的荒野走过数十年后,80年代终于出现了撒切尔(她称弗里德曼为“思想自由的斗士”)和里根(他在总统竞选所到之处都带着一本弗里德曼的宣言《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终于有政治领袖敢于在现实世界中,实施解脱枷锁的自由市场。根据这则官方版的故事,在里根和撒切尔和平而民主地解放两国的市场后,随之而来的自由与繁荣是如此受到欢迎,以致当从马尼拉到柏林的独裁体制开始崩解时,人民无不想要大麦克汉堡(Big Mac)和实施里根经济政策。
苏联终于崩溃时,“邪恶帝国”的人民也急切地加入弗里德曼式的革命。这表示迈向真正全球自由市场的路上已不再有任何阻碍,解放的私人企业不仅在自己的国家获得自由,而且将畅行无阻地跨越国界,把繁荣散播到全世界。全球对如何管理社会形成两个共识:政治领袖应由选举产生,而经济则应根据弗里德曼的原理来运行。正如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说的,这是“历史的终结”,也就是“人类意识形态演变的终点”。弗里德曼死时,《财富》杂志(Fortune)写道:“他带走了历史潮流”;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决议,赞扬他是“人类自由的伟大斗士,不只在经济方面,而是在各个领域”;加州州长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宣布,2007年1月29日是加州的弗里德曼日,数个城市和乡镇也这么做。《华尔街日报》的标题则浓缩成这样一句简洁的颂词:“自由人”(Freedom Man)。
- 中美双方已商定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主题 2010-05-21
- 巴曙松:全球刺激政策退出新特征 2010-05-20
- 新非公经济三十六条短期效果难现 企业呼吁相关细则 2010-05-20
- 盖特纳重申人民币升值 2010-05-20
- 邓聿文:中国经济复杂程度超出预判 201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