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扎堆改革30年
投资者报 记者 冯昭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茅于轼认为:“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其中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为世人瞩目,也为振兴中华民族的口号找到了实践的道路。” 与此同时,出版界也刮起了一股“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旋风。
新年伊始,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下卷)》即在北京面市,此后,这部商业史传式的作品,连获和讯传记和年度财经图书两项大奖。从《激荡三十年》开始,有关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回顾的图书层出不穷,既有从历史的角度全方位回顾3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如《改革开放三十年》、《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也有以个人口述史形式反映30年来各领域变迁的,如《我这三十年:图说改革开放30年百姓生活》《中国改革开放口述史》等; 作者既有李铁映、谢旭人等高官,也有吴敬琏、林毅夫、贺雪峰等学者。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一批企业家和他们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汪海三十年:汪海和他的中国双星》就是这样的个案。
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副总编辑李乃君介绍,该社共推出了《经济学三十年》、《财政三十年》、《税收三十年》、《金融三十年》、《对外贸易三十年》、《会计三十年》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大事记》等8个品种,目前大部分已经进入提纲编写阶段。
但是,相比国外财经图书,经济学家梁小民认为本土创作与之尚有较大差距。“可能跟大环境的浮躁有关,写书的人似乎大都以赚钱为中心,只追求畅销,不做深入思考。”他建议,有志于财经图书创作的写作者,除了描述财经生活本身外,还要沉静下来,思考一下背后的一些东西。
相关文章
more
- 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 | 2008-05-29
-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 2008-05-27
- 营销的文化密码 | 2008-03-10
- 1993年发生在牛津的连环谋杀案 | 2007-10-27
- 古都·侠隐 | 2007-10-23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