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商务生活 > 阅读

让我们聊聊次贷(1)

  
作者:袁博
发布日期:2008-10-07
 1  |  2  |  3 

 

作者:[] 理查德·比特纳

定价:35.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网络版专稿 特约人 袁博 我不知道《贪婪、欺诈与无知》究竟写给什么人看,那些身处次贷危机漩涡中的人,显然并不需要这样一本加剧痛苦的书打发时间——他们甚至还没有时间舔噬伤口。毕竟,封面上直言不讳地告诉人们,本书旨在揭示美国次贷危机的真相。

我猜,看这本书的人恐怕只有两类,一是身处其中、一息尚存,但勇气可嘉的难兄难弟;二是置身事外、不明就里,却被媒体轰炸得乱七八糟、好奇懵懂的平头百姓。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后者.

当然,如果是前者,你的勇气的确了得,一个人在伤口尚未痊愈,甚至伤害还在继续的时候,能够反思过去的经历,值得我们肃然起敬。那你赶紧找上一本《贪婪、欺诈与无知》,静静阅读即可,不必阅读本文接下来的文字。如下文字,谈资而已,不必认真。

次贷危机,是个听起来简单,想起来复杂,琢磨起来一头雾水的话题。当一个人不能承担自己的借款,债权人的损失似乎值得人们同情,但是这样一种并不罕见的信用风险,却正在成为困扰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我不知道日后提起2008年的美国,或者世界,人们会不会用金融危机这个词,但是我知道,这一年对于美国和与之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各国来说,日子并不好过.

麻烦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寻找原因,以期尽快找到脱身的办法。但是,包括专家在内的许多人都知道,在复杂的全球金融体系中,很多危险在降临之前,就已经有太多清晰可见的征兆和表现了。普通人或许不能想象,造成金融恐慌的许多原因竟然是那么简单,以至于你不需要任何金融方面的知识就能够理解。换句话说,看似复杂的次贷链条实际上不过是人性贪婪的最终结果。次贷危机的爆发在众多重量级人物的解读下,变得高深而严肃,而事实却未必如此。

美国构建了世界上公认最为成熟的金融体系,其资本市场领袖全球已经超过一个世纪。然而,每当危机来临,那些为了规避交易风险和人性弱点构建的防御工事,仿佛马其诺防线一样,不厌其烦地重演着自己的悲惨经历,而且每次故事的情节都如出一辙、毫无新意。甚至连主角都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如果没有贝尔斯登的破产,没有更早时候长期资本公司的倒闭,没有安然的丑闻和之后安达信的连带责任,华尔街或许永远都会被描述为投资者和投机者的天堂。然而,那么多华尔街的故事都没能跳出一个主题——人性的贪婪,以及由此而生的欺诈和与之相关的种种无知。

 1  |  2  |  3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