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4-10
作者:焦建

硅谷不相信梦想(1)

 1  |  2 

人/焦建 或许有理由好好理会一下这样一个谜语的含义:如何让一个鸡蛋下落三英尺而不破?类似《僧侣与谜语》这样的书,真的很难忍心看着它生生变成小众读物。这样的情形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上一次几年前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那本《哈佛1949届》就很可以让人一直萦绕心间。这两本书都是篇幅不长,但想法满满,加之写作生动,真是值得类似广告般进行推荐。

应该是和当下稍显浮躁的阅读风尚有关,一些书即使已经出版,因为没有踏上阅读的节拍,结果是要么很快就被人遗忘,要么根本是一开始就没有几个人记得起来。最让人遗憾的还不仅如此——这些书的不畅销和书本身的思想含量或者阅读快感基本上没有什么关联,很多时候,你可以说一本书因为只有想法但阅读艰涩成为小众读物还情有可原,但一些二者兼顾的书还被人遗忘,这些书真真是有些可怜。

在这本精彩但篇幅不大的小书中,兰迪科米萨至少有两个思想上的贡献。也许是跟他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总是跟接触新鲜的观念有关,科米萨毫不吝啬的在本书中谈到(他说是虚构的)了一个足够吸引人的商业新观点:让我们来成立一个有关人的一生的网站怎么样?这个网站以人的去世为核心,一切人们跟此有关记忆以及分享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得到解决方案——本地最优质的葬礼服务可以由谁来提供?逝者有什么值得记忆的地方?它甚至还可以容纳进医疗健康和其他的与人从一出生到最终逝世的内容,人们逐渐被这个社区吸引而来,人数越多,广告商就越可能投放广告,一旦达到某个节点,盈利就变得可能了。

这只是本书最终结局之前所提到的一个商业点子,而本书更重要的内容并不在此。与之相比,那个一开始怀揣着满满的热情和自以为是惊人梦想的年轻人最终如何被本书的主人公说服了相信硅谷的现实,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年轻人有激情总归比没有要是一件好事情。但关键是,这种毫无节制的激情在很多时候会葬送这些年轻人们原本可以实现的梦想。我们肯定见过太多怀才不遇的年轻人总觉得有激情就可以战胜一切,最终难逃沦为被现实打败沦为老愤青命运的故事。这其中的悲哀在于,社会现实不是以后来者的冲动来构建的,庞大的体制想要动摇,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从一种保守主义的立场上来看,这种庞大的体制之所以可以继续存在,或许的确蕴含了某种内在的合理性。假如答案是肯定的话,维护现实、遵守现有的游戏规则,或许并不是一件单纯消极的事情。用同样的道理来看硅谷,我们可以说,在这个看似处处激情四溢到处都是发财机会一个新点子或许就能够改变世界的地方,因为彻底的商业伦理的统治,任何没有现实根基的梦想,或许永远都称不上是梦想。

 1  |  2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