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出来的国家记忆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
中信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
作者:李翔
人 随喜 合上《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我忽然发现,我能够通过书中所记录的60个地标来勾画出这个国家60年的成长轨迹。这宛若一个拼图游戏,让我感到很新奇。仿佛是要用60个地标来拼出一个完整的国家的图像,只是这个拼图游戏不是平面的和物理的,而是时间的和线性的——历史正是如此,只能线性发展。
作者选择了南京总统府作为开端。南京总统府凝聚着很多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历史,它还是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办公场所,因此,尽管1949年发生了很多非常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有很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点,我仍然认为选择将南京总统府作为一个开启共和国历史的起点地标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的一端连接着过去,一端连接着即将开始的共和国历史。
按照“拼图”的思维,我继续寻找作者所提供的线索:一个刚刚成立的政权和国家,它需要面对的问题都有什么,然后从这些问题出发,去寻找那些标志性的地点。毫无疑问,这些最紧迫的问题中有:国际关系问题,一个新生国家的合法性需要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领土问题,一个国家刚刚建立时,它的控制力最松动的地方就是遥远的边疆;军队和军事工业的建设问题;还有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的问题。
按照这个思路,拉萨和一江山岛出现了,他们对应的分别是西藏问题和台湾问题;鸭绿江对应的是国际关系,它也是当年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一次战争对抗;罗布泊是军事工业建设的地标。这些地标都对之后的历史和我们身处的现实有深远影响。比如对一江山岛的攻打瓦解了国民党针对中国大陆的海岛防线,但是却让美国更深地卷入了台湾海峡的问题;抗美援朝战争后,中美关系当然进入了冰点。
农业问题上,从长治、遂平、徐水、大寨,再到小岗,这些地标其实构成了一条较为清晰的线路,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和生产组织形式的流变。然后是一条工业和商业的线索。早期的明星地标,都是大型的国有企业所在地,也都是重工业之地。这条线索也随着明星地标的变化而前进、演化。比如毛泽东时代结束之后,在工业和商业方面的明星地标是诸如浙江温州的柳市、北京的中关村、浙江的义乌这些民间经济发达之地;汉正街、南京西路、中英街这些民间商业发达的地方成为开放年代的明星。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开放”,蛇口作为第一个招商引资的特区成为当时的风云地标,昆山没有成为国家批准的特区和开发区地点,索性自办开发区;外资涌入大城市,广州的白天鹅宾馆、北京的国贸都是当时招商引资的著名项目。曾经风光无限的国有企业反而在此时陷入困境,但是产权问题却仍让人忌讳,正是如此,1994年诸城的国企改革方式才会引起轩然大波。我们在金融制度上也要“现代化”,所以有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诞生。
至于国际关系这条线索在地标的选择中并没有得到如经济建设这样重要的呈现。因为这60年历史中,我们在外交上先是一边倒、然后是封闭态度,接下来又是邓小平所提倡的韬光养晦策略,总体来说《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所展示的,似乎是个“内向”的国家。这条线索中最重要的转折是中美建交,国宾馆接待过很多重要客人,有切·格瓦拉,也有赫鲁晓夫,但是他们都没有基辛格住到这里的意义重大。等到博鳌成为一个地标时,世界已经在议论中国的崛起,中国这时也试图在外交上寻找自己的新定位,比如,曾经很著名也得到了高层认可的“和平崛起”,正是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的。
以上就是在作者的逻辑下,我拼出的一幅共和国60年的拼图,从中我们能够看到我们这个国家的过去和现在,过去和现在各个时期的“主旋律”,以及过去和现在面临的各种问题和这些问题的流变。我希望,在未来,一个崭新的中国将会出现在这一个一个地标的拼图之上。
(资料和和中信出版社提供)

- · 跌荡一百年连载六 | 2009-11-24
- · 连载一:晋商之死 | 2009-11-23
- · 连载三:浮沉2 | 2009-11-20
- · 以小说之名“怀旧” | 2009-11-20
- · 跌荡一百年下卷连载五 | 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