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看《独唱团》(2)
王隽
10:24
2010-07-13
订阅
 1  |  2 

片子一如既往高质量。拈花大叔很快在80后读者群里红起来,“那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张,人物神态很好”。11张片子里,有很多你能立刻记住的人物,江边贵妇,跳皮筋的女孩,下班的米妮,他们和拈花大叔一样,是严明镜头里的2009年夏天。

这些人就像这本书里的文章——我还是忍不住要管它叫书,是铺开来给你看的,好与不好,请自己判断,你可以骂它,也可以赞,冷暖自知。他想说什么呢?大概先从独立的判断开始吧。

谁在做一样的事? 

韩寒同时期80后作家朋友们,做MOOK的不在少数。此前最有名的是郭敬明,以至于人们一提到MOOK,就满脑子#%&*@#¥%#。

其实张悦然、周嘉宁合作的《鲤》与《最小说》相比,内容上沉下来很多,只不过两位女作家相对低调,《鲤》也多次试图从小鸡文学的旧印象里走出来,邀请了路内、btr、黑麦等男性作家加盟,不断地向中国读者引入好看的外文小说。相比较起来,这本MOOK更踏实,只是受众群体尴尬,比无知少女好多了,却也没到多高的水准,中不溜的状态让人难以把握,界限模糊,搞的《鲤》一直在找自己的定位,希望男性读者也看,但主办人的女性气场太强烈,一时之间不太好做大的改变。

我大概是想说,其实MOOK不好做,它更理想化,又希望和读者保持着周期性的联系,这并不容易。要像美剧一样,集集有自己的主线、副线和情节点,但是整一季里又有大线索。

好在它们都是文艺杂志。意义不用太多,好看就成。

好看的意思,不是你觉得每一篇东西都赏心悦目,而是看着白纸黑字,你产生了许多真实的情绪——摇头、点头、抿嘴,或者干脆把书合上扔到沙发上。

这是你看很多杂志时不会发生的情绪,因为大面上的杂志,已经失去了调动人们情绪的能力。单这一点吧,我觉得《独唱团》是相当凑合的。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