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7-09-20
李平
订阅

造林传销案频发 林业融资新模式或将出台

讯 记者李平 一系列林业融资案件发生之后,国家林业局考虑推广新的林业融资模式。

9月17日,国家林业局网站发表一篇题为《开发性金融催生我国林业融资新模式》的文章,以肯定的口气介绍了福建省永安市的林业融资试点情况。

事实上,本月21日,国家林业局将召集各省市自治区林业局、林业企业负责人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央行、各大商业及政策性银行赴福建永安召开“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现场会”。

据悉,与会人士除了参观永安林权改革示范点、投融资造林基地和临产加工示范项目,更主要的内容是向银行单位介绍林业要素市场,争取银行部门在林业融资方面的支持。

会上,围绕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产业发展,与会人士将就林业投融资探索、创新和搭建林业投融资平台等情况进行交流。而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才更将就林业融资问题部署相关工作。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官员告诉记者,主要是推广林业融资新模式。与以往林权改革过程中个人自筹资金不同,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银行等专业融资机构引入林权改革进程中,提供融资支持。

该官员表示,“以前的融资模式有些问题。”而近年来,随着“亿霖”和“万里”造林传销案被批露,林业改革中的融资黑幕也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一系列问题。不过,该官员并未证实新模式的推广与“亿霖”和“万里”造林传销案有具体关系。

知情人士透露,“亿霖”和“万里”案只是林权改革进程中融资问题的冰山一角。“问题的根源在于承包林地的巨大成本不是承包者个体能够承担的。如果没有有利的融资机制作为保障,他们要么不堪重负要么非法集资,会出很多问题。”

而这次林业局可能要推广的“新模式”显然将主要矛头指向了这个问题。

永安模式

而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在福建永安召开则是源于该县的一项试点。这项原本不为人知的试点随着国家林业局的极力肯定浮出了水面。

2004年,福建省林业厅、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选择永安市为试点县,率先开展林业贷款信用平台构建。

永安市建立和完善了林业要素市场,成立了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活立木交易市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等流通市场配套机构,与金融部门合作对接,为拿到林权证的农户开展林木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创造了条件。政府信用体系的建立,突破了瓶颈制约,让林权证成为最可靠的贷款抵押物。

据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曾丽卿介绍,该行“经与福建省林业厅、永安市人民政府充分协商,共同探索形成的林业中小企业及林农贷款的运作模式,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地方政府组建贷款平台,通过企业信用和市场信用构建违约风险分担机制的间接贷款模式。”

通过这一融资渠道,福建分行已累计支持了永安市17户林业中小企业的扩大再生产、332户个人或个体林业经营者开展林业生产经营。

曾丽卿认为,这一运作模式让林农手里的林权证成了最可靠的抵押物,让国家银行的资金直接支持到千家万户的林农,让林农对林木经营管护和扩大再生产有了顺畅的资金保障,使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落实到产业集约高效经营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林农依靠林地和产业发展增收致富注入了源头活水。

“几年来,这一模式在操作上趋于完善和成熟,我们看到当地的信用环境改变了,林农的信用意识提高了。”曾丽卿说,福建分行林权证抵押贷款本息回收率100%,无一笔不良贷款,保持了较好的信贷资产质量。

截至目前,永安市向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贷款4.5亿多元,其中林权证抵押贷款386户5880万元,全市林业贷款规模达6.9亿元。2004年底至今,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林产业贷款累计承诺额18.08亿元,贷款余额7.42亿元。

继国家开发银行林权证抵押贷款的破题之作后,农村信用社、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中信银行相继介入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福建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林权抵押贷款30.67亿元,初步形成了“商业性信贷+政策性信贷+商业性保险”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

国家林业局的文章称,“国家开发银行率先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催生了我国林业融资新模式,以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巩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新林区建设。”

国家林业局认为,“银林合作构建融资平台,林权证抵押突破瓶颈制约。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率先在永安市推开的林权证抵押贷款,让林农和城市居民一样共享平等的融资机会,既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巩固和深化,也是我国林业投融资机制的探索和创新。”

国家林业局的文章还评论:“银林合作,让林农共享平等的融资机会,开发性金融发挥了先锋作用。”

综合各种信息来看,下一步要推广的新的林业融资模式极有可能就是永安模式。不过由于信用基础薄弱、信息不对称,林业一向是金融机构不愿涉足的领域。因此这项模式能否顺利推广还待考证。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成为金融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国家开发银行的金融创新,是破题之作、破冰之举,在商业银行纷纷进入形成银林合作机制中发挥了先锋队作用。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