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宏观经济热度18.4%达历史峰值
讯 记者杜艳 12月20日,央行发布的第四季度企业景气调查显示,通胀压力持续增强,垄断行业价格转移迹象明显,但充分竞争行业通过提高销售价格转嫁成本上涨压力比较谨慎。
调查显示,企业承受的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增强。第4季度有近四成(39.8%)的企业家判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分别较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1.9和13.9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其中,42.9%的企业家认为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9.0%的企业家认为销售价格上涨。尽管判断原材料购进价格和销售价格上涨的企业家占比逐季攀升,但两者差异呈扩大趋势。说明随着原材料购进价格的不断上涨,大多数企业对通过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嫁成本上涨压力保持谨慎态度。分行业看,认为销售价格“上升”的比例偏低的多为充分竞争行业。而认为销售价格“上升”比例较高的主要是有一定垄断性的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还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经济热度指数再创新高,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回落。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持续攀升,第4季度达到18.4%的历史峰值,4个季度累计提高15.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企业家认为经济偏热趋势明显,第4季度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热”的比例,由上季度21.1%,升至本季度的21.6%,逐渐逼近1993年第3季度经济过热时期22%的水平,为历史次高。随着企业家对经济偏热担忧的加剧,企业家信心指数不断滑落,第4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在上季度大幅回落6.4个百分点基础上,本季度又降0.1个百分点,至76.9%。
央行的调查显示,市场需求景气指数冲高回落,国内订单充足,出口订单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调查显示,自今年2季度市场需求指数冲上历史高点24.6%后,逐季回落,第4季度降至24.2%,累计下降0.4个百分点。企业家对2008年1季度市场需求预期也不如前两季度乐观,预期指数为22.8%,低于实际判断1.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订单再创历史新高。第4季度国内订单指数达13%,分别较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1.4和4.4个百分点。而国外市场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第4季度出口订单指数在3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降0.8个百分点,至6.4%。
- 鹏华基金黄鑫:开始选股建仓 | 2008-09-26
- 高辉清:这一轮宏观经济调整有点长 | 2008-08-26
- 李嘉诚:靠政府救市不实际,用传言赚钱是罪过 | 2008-08-22
- 十年一轮回 | 2008-08-21
- 赵晓:警惕宏观经济非理性下滑 | 200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