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官员解析超收收入
讯 记者席斯 程志云 7239亿元的超收收入在两会上引起代表和委员的关注。如何形成、怎么花、如何纳入预算等等问题成为不同讨论小组的热议话题。
在政协委员教育界别讨论会上,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就大家关心的超收收入做了详细的解释。
预算收入不敢宽大
2007年全国的收入53110亿,比年初预算收入超出7239亿,其中中央财政的超收4168亿,这部分超收不在预算收入内,同样也没有安排支出。
赵路认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是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他认为偶然因素不可排除。年度预算执行当中总有一些一次性的、特殊性的、政策性的因素带来超收,比如200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服装、家具、皮革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或调低或取消,共减少了退税400亿;2007年股票交易额比上年增长数倍,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了10倍,形成了1800亿的超收。
而财政收入的预测与GDP的目标有很大关联。2007年中国GDP增长目标是8%左右,但实际执行是11.4%,超过年初制定目标42.5%。
财政做预算一定要按照年初GDP目标来做, GDP实际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也会超过预算。
赵路也说,财政收入预算不敢宽大,太大了到时收不上钱,支出分配不了,就完不成预算。
财政部财科所的孙钢说,一般情况下,财政部都会把第二年的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是按照最低最差的情况做预算”。过去几年,财政收入实际增幅平均高出预算增幅的一倍。 “预算目标定高了,一旦完不成,预算单位哪个都不同意。”
超收分配有新原则
对于既不在预算收入也不在支出安排中的7000多亿收入,如今关注其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怎么分配呢?
不同于往年的事后汇报,2007年下半年开始,财政部频繁与全国人大接触,听取在超收收入的使用、监督和预算问题上的意见和建议。
财政部还就超收收入的使用提出了一套指导意见。2007年超收收入主要用在八个方面: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 食品安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少赤字、适当增加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经过国务院的审批和全国人大的审查,最终2007年超收收入做了如下安排。
第一个方面就是根据现行的财政体制和一些制度的规定安排的支出,增加了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两税返还1014亿;
第二个方面就是用改善民生和加强薄弱环节的支出,安排了1437个亿,包括教育方面210个亿、三农方面161个亿、社会保障和就业340个亿、医疗卫生313个亿、环境保护196个亿、廉租房补助48个亿等等,这是第二个方面的支出;
第三个方面的支出是为增强财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安排的1717个亿,包括削减赤字450个亿,粮食历史性的陈年挂账消化235个亿,增加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32个亿,这主要是以丰补欠。这是2007年中央超收的分配情况。
显然,增加地方两税返还和一般转移支付1014亿是最后安排的支出,这也是考虑到地方完成教育、农村、社保方面的支出责任大,财力紧,中央临时增加了一定的可支配财力。
不过2007年的超收收入虽然实现了很多第一,首次在事前征求全国人大意见和建议,将1000多亿的收入结转下一年度预算等等。
但从2008年起,超收收入的安排经人大批准,又有了新调整。赵路说,如果2008年执行当中再有超收,除了用于削减赤字、解决历史性的欠账这些特殊的一次性的支出以外,原则上不再追加其他的具体支出。都要转入中央预算调节稳定基金,转到以后年度,通过年度预算来安排支出。
超收收入的支出最不合理的就是追加具体支出,这个部门给一点儿、那个省给一点儿,最后都没能解决问题。而且没有纳入预算,无法监督。
财政部也强调,在超收收入的使用上避免“撒胡椒面”的做法。
- 财政部3亿元急救奶农 | 2008-10-09
- 美财政部考虑注资控股多家银行 | 2008-10-09
- 雷曼董事长指责美国政府见死不救 天价报酬引不满 | 2008-10-08
- 美联储财政部再次采取措施帮助金融市场 | 2008-10-07
- 重读凯恩斯 | 20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