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7-08
翁仕友
订阅

宏观调控事务 环保部权重增加(1)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翁仕友  新晋“内阁”成员的环保部,在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决策上今后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国务院审议通过的环保部“三定”方案,环保部在原环保总局基础上,将新设环境监测、总量控制、宣传教育3个司局,新增人员编制50个。

据悉,环保部党组经过研究,把环保部的职责概括为“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监督执法、公共服务”。

参与宏观调控

在环保部组建后召开的第一次部务会议上,“参与宏观调控”便被写入正式文件中,并置于首要地位。而在此之前,环保能否有效参与宏观调控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环保参与宏观调控,2006年说的比较多。”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综合业务部主任任景明介绍。

在2006年5月广州召开的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会议上,环保总局领导正式提出,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继土地供应之后,宏观调控的又一个手段。

但是在2006年后,这一话题逐渐淡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跟国家经济形势有关,货币、财税、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的常规手段“都不怎么灵”,更别说环保这个后来的调控手段。

2008年3月,国家组建环保部,原环保总局因此晋升“内阁”成员,其身份由国务院直属机构转变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参与宏观调控再次成为部内强烈的愿望。

“现在又提出,就是希望将来能参与其中。”在任景明看来,环评特别是战略环评要能够在国家、省、部各个层面参与宏观决策,在国家安排经济工作,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候,把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

职能转变

涉及到此次“三定”后具体的职责确定,部分新增职能让外界对环保部寄予厚望,“人微言轻”甚至没权的现状将会有所改观。按照“三定”方案,环保部的职能定位将逐步由过去的执法监督,转变为综合管理与执法监督并重。

但环保部门一位官员仍表示,中央政府调控环境能力较弱,对地方发展规划中环保方面缺少“声音”,再加上中央对地方环保缺乏必要的激励和支持,往往难以推动地方将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这种现状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记者了解到,此前热议的环保垂直管理并不在方案之中。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环境监测系统的垂直管理尤为迫切,呼声甚高,而新设环境监测司(局)是否表明有此动向,并未获得官方认可。

此外,有专家表示,目前 “宏微倒挂”现象严重阻滞环保部综合管理职能的发挥。

所谓“宏微倒挂”,就是按照现在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审批规划,规划里涉及很多投资项目,这其中一些大项目通过环保部审批,如此便产生了一个悖论:地方管宏观规划,中央管微观审批。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明晰中央地方事权问题。据悉,目前环保部正在研究如何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依据先行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近日已经草拟一份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的建议稿。

由于涉及财政、人事等部门,目前环保部仍在研究并开始听取地方环保部门意见,最后形成的方案需经全国人大审议。

杀手锏

“我们的杀手锏主要是环评和区域限批,当然还有绿色财税、绿色证券等。”环保部一位官员告诉本报。

目前,全国各地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即凡是违反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不予审批,凡是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实施。

无视环境评价违规上马的项目,屡屡被环保部门叫停,有学者认为,这已经成为环保参与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任景明介绍,这一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当年,为落实国务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求,全国环保系统对一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了清理整顿。

2007年初,国家环保总局祭出另一个“杀手锏”——区域限批。该局首次对4个行政区域(唐山市、吕梁市、六盘水市、莱芜市)、4个电力集团(华能、华电、国电、大唐国际)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停批、限批。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