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省国税局08年违规征税23.4亿
实习记者 肖丹 13个省的62个县级国税局为完成税收任务,违规向169户企业提前征税和多征税款共23.4亿元。这是7月17日审计署在《16省区市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审计调查结果》中公布的数据。
2008年,国家审计署对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税部门2007年至2008年税收征管情况进行审计调查。
报告指出,虽然2008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税部门共组织税收收入19348.76亿元,同比增收1731.24亿元,但在税收征管中仍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
延期征收130.92亿税款
调查发现,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4户申请缓缴税款、延期申报缴税以及缴税情况异常的企业中,有71户企业的130.92亿元税款为延期征收,占企业当期应缴税款的54%。其中包括7个省级国税局批准49户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缓缴税款27.93亿元;9个市、县级国税局批准13户企业以各种虚假理由延期申报缴税47.75亿元,个别省级国税局甚至在企业正常申报并有能力缴税的情况下,将企业已申报的应缴税款44.39亿元延期至下年征收。
此外,还有13个省的62个县级国税局为完成税收任务,违规向169户企业提前征税和多征税款共23.4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审核把关不严
调查中,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审核把关的问题被单独列出,数据显示,被调查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6户享受高新技术税收优惠的企业,其中85户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36.31亿元。
据悉,中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为核心的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会在我国的税收优惠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发言人称。
此外,报告还指出,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与产业政策要求不够协调。审计抽查287户“两高”(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发现有156户属应关停、淘汰、限制或环保不达标企业,占54%,2007年共享受税收优惠19.01亿元,占其同期入库税收的51%。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范围扩大
审计署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范围扩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报告表示,随意扩大核定征收范围会造成税负不公和国家税款流失等后果。
据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是企业所得税征收的两种方式。按现行规定,财务会计制度较为健全的企业采用查账征收,没有设置账簿或账目混乱等原因难以查账征收的企业实行核定征收。
调查显示,审计抽查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6户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中,有104户(占59%)具备查账征收条件,按规定不应实行核定征收。这些企业2007年按核定征收方式仅缴纳所得税1.14亿元,若实行查账征收,按账面利润测算则应缴纳税款4.74亿元。还有一些国税局未按规定分类逐户核定企业的应税所得率,而是普遍执行较低的应税所得率。
消费税税制设计不合理
目前烟、酒、化妆品等产品的消费税均在生产环节主要从价计征,这为部分生产企业通过改变经营方式,设计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的方法来缩小消费税税基提供了可乘之机。审计署财政司负责人在对调查进行解读时这样分析。
其中,酒和化妆品类生产企业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明显压低产品出厂价从而少缴消费税的情况比较突出,主管税务机关也普遍未对企业做纳税调整;卷烟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虽然由国家税务总局核定,但有些产品的计税价格远低于销售企业的批发价格,消费税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据悉,抽查的52户应税企业中有44户存在此类问题,据测算,2007年至2008年这些企业共少缴消费税116.15亿元,是其同期实缴消费税的27%。

- · 审计署: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近50亿资金使用不规范 | 2009-10-28
- · 四万亿审计工作10月底将结束 | 2009-09-24
- · 审计署全面审计4万亿投资计划 | 2009-09-16
- · 审计署调查审计商业银行信贷三大流向 | 2009-09-12
- · 审计署调查审计商业银行信贷三大流向 | 200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