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干旱致定补政策悬搁 国储豆重获定价权(2)

订阅
2009-09-19
李平

2008年秋季以来,世界大豆价格大幅跳水,中国政府为了保护豆农的利益,在东北主产区以3700元/吨的最低保护价收购了大约700万吨大豆。如果再加上往年的库存以及政府进口的储备大豆和豆油,中国国有粮食储备系统存储了大约1000万吨大豆。

由于大豆容易挥发、变质等特性,不适合长期储存,业内普遍认为,政府应该在9月底之前释放600万吨以上的大豆库存。否则,政府财政将严重亏损,而且这些大豆占用大量库容,将阻碍政府收购2009年的新大豆。

官方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从7月下旬开始组织国储大豆竞价拍卖活动,面向市场公开拍卖675万吨国储大豆。

按照官方的托市收购制度设计,这些大豆必须坚持顺价销售的原则。也就是说,起拍价格不能低于3750元的收储成本。但是这个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加工和贸易企业称,如果大豆采购成本高于3400—3500元,企业将处于亏损状态,因此,这些企业拒绝购买国家储备大豆。

从7月下旬至今,已经组织了9次国储大豆竞价拍卖活动,但每次均鲜有成交。国储大豆拍卖遇冷,陷于停滞。

与此同时,由于政府收购了市场上绝大部分的大豆,中国东北地区的大豆加工企业原料供应紧张,普遍处于停工状态。黑龙江省官方给国务院提交的报告称,大量加工企业停工已经引起了就业和社会稳定等系列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家建议给加工企业提供定向补贴。“中央财政提供10亿元左右的补贴,这样既可以解决国储库存过高的风险,又可以解救濒临破产的地方加工企业,何乐而不为呢?”黑龙江省一位大豆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说。

官方肯定了这个方案,但是,在补贴资格和补贴额度等问题上,从政府部门到加工企业都有不同意见。正是这些争议耽误了补贴政策出台的时机。

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变量开始出现,并影响了官方下达补贴政策的决心。

首先是东北地区严重的干旱,使得业内普遍相信,今年东北地区大豆减产已成定局。在中国大豆产量最大的黑龙江省,农业和气象专家称该省大豆至少减产三成,也就是从正常年份的900万吨左右,减至600万吨。“这个减产幅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今明两年大豆供应可能会处于比较紧张的状况,大豆价格高企是可以预期的行情。”

在这种情况下,官方调控的重点将由“保价”转向“压价”,也就是在未来大豆价格涨势过猛时,采取抛售国储大豆等手段,平抑市场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储大豆就不是累赘,而是调控的‘子弹’了。”前述中央储备粮总公司人士称。

来自国家粮食局和地方粮食局的消息人士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国家粮食局一位人士开玩笑称,“老天爷帮忙,政府已经夺回了大豆调控的主动权。”

广发期货一位分析师认为,“政府通过移库、补贴等政策加大了玉米抛售力度,腾出库容存储大豆。他们已经不急于抛售大豆了。”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