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货币政策平衡术(2)

订阅
07:04
2010-01-28
焦瑾璞 刘向耘

 

政策建议

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2010年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而言,人民银行需要着重把握好货币政策适度的问题,需要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之间取得平衡,需要在本外币政策之间取得平衡,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增加货币信贷供给。

从影响2009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的因素看,基础货币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而货币乘数上升的作用较大。2010年,在出口有可能回升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可能会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会加大人民银行进行基础货币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信贷扩张的动力仍很强,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仍然旺盛,随着近期企业经营和效益情况的好转,企业的贷款需求也会增加,因此货币乘数可能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两方面的压力会加大人民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难度。因此人民银行需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外汇流出入情况,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使货币金融环境既有利于经济增长,又不至于进一步加强通货膨胀预期、加大金融风险。

此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和进度;继续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加强对“三农”、就业、灾后重建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完善对小企业的服务机制;积极稳妥地发展消费信贷,引导商业银行在增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发展消费信贷品种、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强化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督促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近些年来,汇率与利率政策常常相互制约,加大了货币政策执行的难度。在中国经济的开放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加强汇率与利率政策的协调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国需要从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改善经济发展策略和宏观调控框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利率和汇率在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在2009年货币信贷快速增长过程中,商业银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前几年的大力改革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提高,财务状况明显好转。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动机很强,货币信贷增长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说明,金融机构行为、金融体系顺周期性以及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防控是导致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中国货币政策当局除了要灵活进行货币政策操作,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外,还要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是使得中国经济快速企稳回升的根本原因。银行信贷有力地支持了财政投资并在政府项目的带动下迅猛增长,促进了投资的快速增长。但其中也出现了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过多的问题,导致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捆绑。2009年在宏观调控情况更为复杂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操作层面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要为货币政策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货币政策要更好地支持财政政策,要避免出现两种政策作用方向不一致或风险过度集中于一方的情况。同时,应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体制,增强地方政府负债透明度和内外部约束。

(焦瑾璞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刘向耘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货币政策研究处处长)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