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高校债务也曾经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 《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之间。高校一旦破产,沉重的债务负担,最终又将转嫁给国家。
这并非危言耸听,业内一些专家就表示高校新一轮的洗牌正在开始。
21世纪教育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和独立院校。 “过去的一年中,已经有一些非学历的民办高等学校由于生源萎缩、学费收入减少、自身管理混乱等原因陷入困境。”他说。
和公办学校不同,由于民办高校基本上依靠收学费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生源减少将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运转,于是很多民办高校只有选择缩小办学规模或者是停办。
王烽也表示,由于目前报考的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并不是以学校特色和自己的兴趣为导向,而是以学校排名为导向。就目前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而言,民办教育又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底层,因此民办院校必然就成为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再就是公办的高职高专。一些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高中毕业生数量的下降,减少了当地高校在本地区的招生数,而减得最多的就是高职高专层次。虽然这可以提高本科升学率,以及本科学生数量,但这种人才培养结构究竟与社会需要是否吻合,却没有科学依据。” 熊丙奇表示。
不过成刚则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普通地方高校身上。 “考虑到民办学校办学的灵活性,并不一定将成为最先的淘汰者,我认为最先受到威胁的将是地方普通高校。”他表示。
在成刚看来,在上一轮扩招大潮中,民办学校的硬件和办学设施并没有像公办学校扩张那么厉害,毕竟他们需要自己掏腰包,而且他们的招生压力一直比较大,因此在规模扩张的路上走得还是比较谨慎。而地方高校借扩招把学校的硬件设施都搞上去了,同时很多招生指标都是招不满的,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地方高校。
而对于诸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85高校、211高校和部属本院校,业内人士表示他们受生源萎缩的冲击要小很多,但他们也需要改变,目标在于如何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倒逼改革
相对于办学者的恐慌,更多的教育改革者嗅到了其中改革的动力。
“如果生源持续萎缩,能倒逼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来,这无疑是件幸事。”熊丙奇说。
尽管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在1999年已经实施的 《高等教育法》早已明确,不过至今也尚未落实。而这一话题也成为目前刚刚公布的关乎未来十年的教育规划纲要的重点。
“过去,由于教育需求旺盛,招生、培养按计划,高校既无竞争的主动性,又无竞争的能力。在高校关门倒闭的生存压力之下,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已无退路。只有通过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的灵活性,才能及时面对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熊丙奇表示。
王烽看到的改革机会更大更远。“生源下降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这样将倒逼高校改变以往的生存方式,以前那种高校拼规模发展的时代有望终结,未来如何提高高校办学的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已经成为无论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 保卫校园 2010-05-08
- 国务院通过教改纲要 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两年内提高到4% 2010-05-07
- 教育改革与社会配套 2010-04-28
- 买房子就是买资源 解谜北京楼市另类引擎 2010-04-23
- 给予大学百分之百的自主权 201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