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违规”转基因 农业部考虑“内部消化”(2)
降蕴彰
08:53
2010-07-24
订阅
 1  |  2 

弥补漏洞

本报记者了解到,农业部方面通过长时间的调查,从今年三四月份就基本查清了转基因“违规商业化”的品种和单位的名单。在此基础上,农业部一方面紧锣密鼓地在全国各地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执法检查,另一方面加紧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在执法检查方面,从5月份开始,由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和相关专家组成的检查组,就陆续抵达各省开始执法检查,检查的重点是针对转基因水稻、玉米、大豆和油菜种子等品种的三大环节——安全评价试验环节、审定试验环节、经营销售环节,并重点加强对研发单位的监管。

为配合执法检查,一些省市专门成立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农业部的执法检查活动一直延续到12月底才结束。

在完善制度方面,为弥补种子管理政策的漏洞,农业部6月3日发出通知,对已通过审定的农作物品种,也要加大“种子的品种真实性和转基因成分检测力度”,在今年种子执法检查中,“已明确将品种真实性和转基因成分检测纳入种子监督抽查和市场检查范围”。

按照有关政策,目前对我国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均由农业部下属事业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来负责。为了对已审定品种做全面的转基因成分检测,《通知》要求“于9月30日前将已审定品种的标准样品交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封存”。

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一个主要部门,在此之前,该中心并不对已审定品种的标准样品做保存。“农业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加强对转基因种子的监控力度。”知情人士称。

多方质疑

尽管农业部对转基因安全监管工作已很周全,但是外界对其质疑一直未曾断绝。尤其是近几个月来不少省市都被发现存在转基因水稻,但农业部并没有做任何公开回应。

7月20日,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该组织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湖北省武汉市的两家稻米加工企业正在加工违法转基因大米,来源是湖北省的一些国家粮食储备库。

为了证实事实的可靠,该组织现场播放了今年4月份在武汉市江夏区国诚米业粮食饲料加工厂和湖北国储米业有限公司实地调查时偷拍的录像。

新闻推出当日,湖北农业厅回应说 “绿色和平组织的言论是严重失实的新闻炒作”。虽然绿色和平组织也通过新闻表示,“农业部已经一再表明我国目前未允许任何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和生产,因此,这两家稻米加工企业所生产的大米都是违法的转基因大米。”但农业部依然未作任何回应。

对于农业部开展的转基因执法检查和品种审定严格把关,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种业专家颇有“微词”。专家认为,农业部历年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多得难以统计,半年乃至一年内很难查清遗留在市场上的转基因种子。

一位资深种业专家告诉本报,从2000年到2008年,通过国家合法机构审定的玉米品种就达到3150个,即便是仅仅对玉米已审定品种做一次全面检测,也很难检测到品种的真实性和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更何况目前农业部对种子市场只是做‘抽检’而已”。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