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并不特别重要(2)
汪涛
07:15
2010-08-05
订阅
 1  |  2  |  3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政府已经表态保底,下半年经济发展的态势,四季度增长是回落到8%,还是8.5%,或是7.5%,就并不那么重要了。人们大可不必因为某个季度增长较低而忧虑经济会 “硬着陆”,更不必强求宏观政策精准微调,抹平一切增长的波动。

笔者认为,之所以有人认为8-9%的增速很不错,而有人却担心“二次探底”,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中国经济可持续的趋势增长率,或潜在增长率 (能长期保持而不致引起通胀或泡沫的增长率),认识不同。基于过去十年(尤其是危机前的五年)中国经济双位数的高速增长,大多数人推算出中国GDP的潜在增长速度在10%以上。

在目前阶段,以及未来数年,如果判断中国可持续的趋势增长速度仍然是每年10%以上,那么势必会得出8%的增速太低的结论,也因此会有人认为政府应放松政策或者出台刺激政策防止增速向8%滑落。我们认为,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已经有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可以持续保持的潜在增长率或趋势增长率,已经下降到8-9%,甚至可能更低一些。

从需求方面来说,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去杠杆化过程尚未结束,经济增长将在较长时间低于其潜在增长率。因此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比2002-2008年要小。从中国自身的生产要素来看,劳动力增长开始放缓,能源、土地、资源环境都已经承受巨大的压力,投资速度在经历了高速增长的十年以后,也会开始放缓。诚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还远未结束,经济也仍然需要大量积累资本,但是发展的速度会比前几年(得益于房改和WTO所释放的能量)有所放缓。

因此,我们认为,在世界和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能保持8%以上的增速已经非常难得。

尽快启动结构改革

宏观政策在目前阶段最紧迫的问题,不是防止某个季度增长下降到8%,而是如何尽快启动结构改革,解决经济中对中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的结构性问题。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既没有通胀,也没有通缩,目前是推进改革的大好时机。

我国经济中存在各种结构问题,已有广泛共识的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对能源资源环境的消耗,居民收入尤其是劳动者收入增长滞后及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带来的整体居民消费不足,城乡二元体制的继续存在,地方政府因自身利益追逐“土地财政”既推涨地价、房价,又造成征地补偿中的社会问题,一些行业尤其是服务业因管制过多或国企垄断而发展不足,未能更多地促进就业和内需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问题盘根错节,但是往往在根源上是相通的。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最迫切要解决的,主要是财税体制改革,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国有企业定位和对民营企业放开的问题。

财税改革上,首要做的是:(1)厘清中央-各级地方财政关系,中央政府应负担更多地支出责任,而给与地方政府一些税收收入已解决土地财政的怪圈;(2)以拓宽税基、降低税率的指导方针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并进一步改革增值税、房产税、资源税等,使得税收真正起到调整收入分配又减少经济中的扭曲的作用,(3)推进预算管理,增加政府支出的透明度和监督,从体制上减少腐败。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