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政经要闻 > 区域新闻

天水:茫然之城

  
作者:张延龙
发布日期:2008-05-2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延龙 车载收音机播放着最新的地震灾情,略显阴霾的夜幕下,5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刘刚狠狠抽了一口烟,指着车窗外掠过的一排排帐篷说,都说天水也要地震,现在天水人都睡这儿。昏黄的路灯光打在这些帐篷上,让人分不出它们本来的颜色。不远处的一排排居民楼里没有灯火。

自从5月12日汶川地震,特别是在20日凌晨甘肃卫视发布天水附近地区可能会有强余震的预警后,几乎全体不知所措的天水市民就开始了这样的帐篷生活。

这座城市两面环山,像是卧在一条宽阔的山谷里,在地图上,可能只有几厘米。这里距离甘肃的重灾区陇南文县只有200多公里,电视上每天都在报道四川和陇南的灾情,对于大多数人,那些废墟画面让他们害怕,民间也不断有余震震中向天水推移的各种传言。

似乎一夜之间,几万顶帐篷出现在街头、广场、河边。这时候安全感是一种奢求。刘刚夫妇俩累了就在车里睡一会,家里也搭了帐篷,白天会在那里休息。

街上的生活

床、被子、电炉、毛巾、洗脸盆,罗玉河岸的一个帐篷边,刘刚列举着他帐篷里的家当,“能不上楼回家,就尽量不上楼,必需的生活用品都带下来了”,公厕晚上是不开放的,他们一家人都早早地上完了厕所,等待着夜晚的到来。

天气预报说5月21日要下雨,然而这一天天气很好,没有一丝云彩,黄昏的时候,天还是蓝的。刘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急促地说,“据说6点50分会有地震,你注意防备一下”。刘看了一下时间,6点48分。他向四周观望,街上的人们——天水的市民们都在街上,住在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帐篷里——好像没有什么动静,他忽然感觉地面在晃动,问旁边的人,你感觉到了没?大家都说没有,街上的人们也都如常,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5分钟之后,刘刚松了一口气,并没有地震。

两个小时前,他就接到过类似的电话,那次说地震会发生在5点10分,当然后来也没有。这样的消息一直在市民中流传,无从查证最初的来源是哪里,也没有一条后来被验证是真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乐此不疲地互相转告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多做做准备总是好的”,刘说。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天水的南郭寺正在举行一个纪念 “佛诞日”的仪式。南郭寺建在天水城南约2公里的慧音山坳,面临藉水,背负青山,是千年古刹,据说唐时杜甫曾在这里躲避安史之乱。下午2点左右,天上出现了彩色的云彩,“形状很像佛祖座下的莲花,大家都说是佛光”,然而几十分钟后,地动山摇,直到大地停止晃动,大家才醒悟过来,那不是佛光,是地震云。

和四川震中地区和甘肃陇南相比,天水并不是受灾特别严重的城市。“5·12”汶川地震后,当地民政部门的报告说,天水有9人死亡,81人受伤,倒塌了3万多间房屋,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农村。

当晚几乎没人回家睡觉。第二天,他们开始回到家里,不少人发现墙壁有裂纹,更多的人没有遭到什么实际损失,墙壁、家具都完好无损,他们开始在家里过夜,然而睡得并不踏实,“晚上一家人肯定有一个值班,拿个空啤酒瓶倒立在桌子上,地震来了就赶紧叫醒大家”。但很快他们发现这种方法并不灵敏——有时候明明感觉到有轻微的余震,但啤酒瓶并不倒。他们很快又发明了新的办法,两个酒瓶叠在一起,瓶口相对,由于接触面小,一有轻微晃动,上面的酒瓶会掉下来,“啪的一声就把人惊醒了”。

“帐篷搭哪儿了?”

16日凌晨4点多,在天水地税局工作的王波(化名)被“啪”的一声巨响惊醒,他抱起女儿往外跑。到了外面,大街上已经挤满了人,有人穿着睡衣,更多的人衣着整齐——12日之后,很多人都养成了不脱衣服睡觉的习惯。

早上,天水各个小区都出现了关于地震的告示,内容很简单,基本来自媒体的公开报道,然而里面的有些措辞让人们心惊胆战,“之前大家也没往这方面想,但告示里面说,天水近期发生毁灭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性不大’,说明也是存在这种可能的,所以没人敢住家里了。”

这些告示的措辞也并不统一,有的告示说“毁灭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有的说“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之前有关汶川地震的种种报道,那些废墟、孩子、山路的镜头给了市民们太深的印象,他们觉得,不管可能性大不大,但凡有这种可能性,就关系到人命。

各种传言也开始在民间流传,有人说震中开始向东北方向转移。突然的,在5月17日晚,就像地震突发一样,人们不约而同地听到了 “天水可能有大震”的传言,焦虑不安的情绪瞬间徘徊在广场、伏羲庙和空旷的街道边上。

5月18日凌晨1点08分,天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震感,当人们第一时间弄清震源是出自四川江油市时,已是凌晨3点多。随之而来的,是传言果真应验,消息果然灵通之类的感觉,人们更加坚信大震可能会来。

于是市民们开始搭建帐篷,一开始是到户外用品商店购买成品。很快帐篷开始供不应求,价格也水涨船高。“以前140元的帐篷第二天卖到260元,第三天卖360元,这还是便宜的,200多元的帐篷后来卖到600多元。”刘刚说。

更多的人买来篷布、钢管、铁丝尝试自己搭建,但这些原材料的价格也渐渐开始飞涨,“一天一个价”。到最后,甚至“细铁丝都卖光了”。

当晚,帐篷塞街,行人漫道。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人家都搭建了自己的帐篷,天水市区有30万人,这个数字至少是几万顶。

“先炒帐篷,后炒篷布,再炒地皮”,刘说,“现在能搭帐篷的好位置早就没有了,很多人只能把帐篷建在高层建筑下、高压线下,甚至有人自己用铁锹在河边平整一块地方建帐篷,大家见面就问,帐篷搭哪儿啦?”

“可能性不大”VS“不可预测”

那几天,天水人照例每天会收到内容是“可能性不大”的手机短信,但是新闻媒体在反复报道说,地震是不可能预测的。于是人们觉得,既然不可能预测,那又有什么根据说不会发生地震呢?

20日凌晨1点左右,甘肃卫视发布消息称,根据地震部门报告,5月20日—22日在四川平武南坝区—甘肃文县碧口间可能发生6—6.5级强余震,请做好防范准备。天水距离文县大约200余公里。大部分市民在20日早上通过手机短信接到了这则短消息。

当天上午9点,在可能发生强余震的消息发布之后,甘肃都市频道发布消息说,有关地震局官员表示,目前甘肃省不会发生较大级别的地震,近期内甘肃省境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也较小,要求市民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但事后证实,这是重播前一天的节目。

前后矛盾的消息令市民们不知所措,他们渴望从政府部门那里得到一个确切的说法。不过,直到21日之前,甘肃电视台的各个频道和天水的两套电视节目昼夜转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内容主要集中在四川,很少有当地实际灾情的报道和分析。

“即使我说绝对不会发生地震,你觉得现在这种情况下,市民们敢信吗?”一位天水市政府办的官员说,“坦白地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地震,我自己家也搭帐篷。天水市在地震后只发过一条通告,还是转发省地震局的。国家对此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随便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通告。”

他说,政府是不可能把市民赶回房子里的,“如果这样做了,真的发生地震,这个责任谁来负?”

跟外界的传言不同,天水市政府部门并没有放假,“放假的只是学校的部分年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没有放假,当然有些商店停止了营业,那也是他们的自由”。在地震后,市政府的各个科室都开始24小时值班,值班安排具体到了每个人。天水市政府的办公大楼是一幢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有些墙壁已经因为地震出现裂纹,“这可能是甘肃省最旧的政府办公建筑了。”这位官员说。

公务员王波觉得政府还是支持市民搭帐篷的,前几天因为街上实在没地方了,政府还专门推平了一处拆迁建筑的大院围墙,把里面的地方平整后允许市民进去搭帐篷,“虽然在行动上支持,但是没有办法明确表态。省上都没说天水要地震,你还慌成这样,那就太不像样了。”

天水市公安局专门出台了《关于维护抗震救灾期间社会秩序的通告》,现在当地帐篷密集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有警车昼夜巡逻。在市民们看来,这也是政府鼓励搭帐篷的一种默认的表态。

“对于大多数人,经历过生死之间的感觉后,尽管实际情况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危险,也需要去慢慢抚平他们的情绪,你做不到一夜之间全都改变。你想改变他们的世界时,或许会有严重的对抗。”上述官员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Baidu
map